焦許可
摘要: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過以大學生運動員、職業運動員和半職業運動員為對象,來闡述不良訓練對于運動員產生的心理影響。
關鍵詞:不良訓練;教學質量;心理影響
設計:本次研究采用定性研究設計方法。該方法主要針對通過實例來描述當前質量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設計方法也為正確理解不良訓練對于運動員的心理影響實驗提供了框架。
方法:受試者(16個人)描述了他們各自的不良訓練經歷。所有的經歷記錄都通過一系列的迭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結果:通過數據分析得知,不良訓練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對運動員的心理產生影響:教練的教學質量低下、對運動員的心理因素漠不關心、不公平地看待運動員的心理技巧、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以及運動員的臨場應對能力。在本文中將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和運動員的臨場應對能力這兩個因素視為密切相關并形成心理結構,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主要由教練分散注意力、產生自我懷疑、動力下降和劃分小團體構成。運動員的臨場應對能力主要視為運動員如何應對不良訓練的能力。
高質量的教學理念[1],比如量化訓練等,都是非常復雜的。同時,針對這些復雜的過程怎樣對社會學科產生影響并且實證研究更是困難重重。怎樣評估一個高質量的訓練、一個教練對運動員產生的影響、以及運動員對于訓練的理解和反應是需要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研究。這項研究如何設計、所使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對于研究者、從業人員和相關政府機構均會產生重大影響。在體育訓練過程中,一個教練的勝率或者運動員的求勝欲會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雖然已有研究已經驗證了有效訓練會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對于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寶貴的指導性意見,但是本文主要是研究不良訓練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如何幫助運動員提高自尊、高效、充滿動力的、減少焦慮等的訓練,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訓練[2]。通過高效的教練指導、訓練、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實證明受過高效訓練的運動員比未受過高效訓練的運動員焦慮程度低[3]。更高水平的自尊、充滿動力的氛圍和對教練和團隊的喜愛,不太可能會退出體育運動。
通過16個曾經經歷過不良訓練的受試者的訪談后,總結出5個不良訓練的因素:教練的教學質量低下、對運動員的心理因素漠不關心、不公平地看待運動員的心理技巧、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以及運動員的臨場應對能力。“教練的教學質量差”這一因素通常反映了運動員認為教練缺乏專業知識、不善于提供高效的、個性化的以及管理性更高、更多樣性的教學。訪談中指出,他們從來沒有從教練那里學到東西,因為他/她是一個差勁的、不稱職的教練;“對運動員的心理因素漠不關心”這一因素通常反映了運動員認為糟糕的教練不能提供情感支持,沒有教練的支持,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經常感到孤獨無力,而教練只關心是否能贏得比賽,從而實現自我價值;“不公平地看待運動員的心理技巧”這一因素通常反映了運動員認為教練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糟糕的教練對運動員撒謊、貶低和嘲笑他們,并且總是很消極的,很多時候對待一些人總比其他人要好一些,讓那些人覺得他們永遠都不可能取悅教練,反過來,運動員就對教練產生了強烈的不信任感;“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這一因素通常反映了教練對運動員和團隊的心理表現的諸多感知方式,運動員認為糟糕的教練所做的事情(比如分裂團隊、自我懷疑、分散注意力和產生消極影響等)會使他們的表現變得更糟,反過來,運動員意識到這些因素會導致他們運動成績不佳;“運動員的臨場應對能力”這一因素通常反映了運動員處理和適應不良訓練的方式,比如自我學習及排斥教練等。
從受訪者的數量和談話深度來看,所有運動員都談到了他們糟糕的教練是如何抑制他們的心理技能的。例如一個受訪者談到,當時她覺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她和同事說:“當我為他踢球的時候,我覺得不幾乎不可能有任何發展,也根本不可能提高。”盡管在受訪者中有幾名運動員參加了多次的比賽,并且取得了勝利,甚至獲得了冠軍,但是他們仍然相信如果換作另外一個教練,他們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作為教練能夠“抑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從這一因素出發,運動員通常覺得他們的教練阻礙甚至減緩了他們的水平進步。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當遇到挫折時候,教練不僅不鼓勵他們,反而嘲笑他們是水平低下的運動員,這樣教練就極大分散了運動員的注意力,同時讓運動員產生消極心理因素并自我懷疑,如果這樣的狀況會持續下去,那么不良訓練相較于運動員個人而言意味著分離團隊。16名受訪者中有11人談到了他們是如何應對壓力和教練導致的緊張情緒的。運動員們也需要成功應對這些負面因素來堅持他們的事業。運動員們應付不良訓練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個人逃離,但是通常在個人逃離狀態的運動員會產生一種“漠視教練及隊友”的情況出現,所以這種運動員不會得到其他隊友的支持。另一種是團結球隊共同抵制。他們需要更強大的內心鼓勵自己“我們不是在為他們踢球,我們是在為自己踢球,他們所說的話,左耳進右耳出,無視他們,甚至不聽”。
未來,考慮到教練可能對運動員擁有的權力和控制,似乎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改善教練與運動員的溝通方式。今后的研究方向可能會更加傾向于“糟糕的教練訓練對于青少年體育運動員輟學”的影響。由于教練和運動員之間的關系中通常都是對于教練有利,那么未來研究也可能探究為什么一些運動員會一直堅持下來,他們使用的是哪些應對技巧,這些技巧是否適用于其他運動員的自我肯定以及消除消極因素?
參考文獻:
[1]Barnett,N.P.,Smoll,F.L.,&Smith,R.E.(1992).Effects of enhancing coacheathlete relationships on youth sport attrition.The Sport Psychologist,6,111e127.
[2]Ntoumanis,N.,&Biddle,S.J.H. (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ve anxiety,achievement goals,and motivational climates.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9,176e187.
[3]Chase,M.A.(1998).Sources of self-efficac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8,76e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