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永
一、前言
大部分中小學都不太重視體育美育教育,沒有聘請專業的美育教師,而是讓其他教師兼顧該課程。11月7日,教育部明確規定要規范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美育教師的選聘和管理,不得出現“兼任”教師。為更好地進行體育美育教育,首先需要加強體育美育師資隊伍建設,以解決該專業教師緊缺的問題,并且對體育美育兼職教師進行選聘,應從藝術教師、教育機構、文化團體或是民間藝人這些群體中選出符合進行美育教育的優秀人才。
二、美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
美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審美鑒賞以及審美創造,并且也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要以美作為理想的基礎,以美發展品格,簡而言之,美育就是培育學生的心靈及人格。
王國維曾表示,教育需分成心育和體育,注重學生身心共同發展,而心育則包括德育、美育、智育,也就是真、善、美,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故此,教育若沒有美育便是不完整的,并且美育具有獨特性功能和規律,占據著重要位置。孔子曾言:“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其意思是教書育人都需要美育,美育能培養人的品格,也能使品格達到成熟境界。而我們熟知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是在進行美育。由此可知,學校在進行教學教育時,只有了解到真善美的重要性,才能尊重美育,更好地進行美育教育。
眾所周知,學校的宗旨就是教書育人,但部分學校忽視了“育人”的重要性,更重視應試考試和成績,沒有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就造成美育在教育教學上沒有占據一席之地,也就無法正確進行美育教育。傳統的“灌輸式”美育教育是不正確的,它具有靈活性且沒有成績判定可言,故此,若想完善美育教育,學校教學需要從為應對考試而教學轉變成素質教育,并且學校需要樹立對美育的正確認知,美育教育不是藝術特長教育,也不是技能技術教育,雖然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進行藝術教育,但是對美育認知錯誤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違背了美育的規律和宗旨,無法培養學生的人格心靈。
三、開展現狀
在我印象中,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好像只是活在課表里,這些課程的老師總是“被有事”,然后數學老師就來了“今天你們美術老師有點事兒,我們繼續講這個點。”當我眼瞎么,美術老師剛到門外,數學老師就截住她了,叫美術老師回去,理由又是我們這個數學還有一節學的和另一個班進度跟不上,美術老師打個轉就走了,有時候想想當個美術老師多好呀,雖然課表上寫著教那么多班,但是基本上不用上課,我們的主課老師總有理由代替他們。所以可想而知藝術類課程在學校是多么可有可無的狀態,并且學校對藝術類的老師需求較少,一個美術老師可能教的就是整個年級了,好像只有藝術生才能接觸這些藝術類的東西,而作為一個業余繪畫愛好者,我當時內心是希望多了解一些美術知識的,而學校有條件傳授我們這些知識,卻不被重視,好像要考試的課程才是正統,早年間的藝術細胞都被扼殺了,相信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
所謂德智體美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可惜的是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只注重智育,導致了我們祖國花朵,在其他方面太多欠缺,這也就反映了我們國家本科生畢業之后的就業現狀這么差的原因,沒有能力到哪里都沒有辦法。不是社會不給機會,而是你作為一名員工無法為企業解決問題,這也要追溯到教育本質上來說的,美育,教會我們去發展美,發展這個世界。
四、存在的問題
我國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更重視學習成績,將所學課程分為主副,例如,美術、音樂就是副科,這種“重智育輕美育”的觀念導致普遍不重視美術,美術成為可有可無的學科。部分學校即使排有美術課程,但并未進行開設,還有部分學校會霸占美術課,在面對考試時教師會將美術課占為己有,進行知識教學。除此之外,學生課余時間進行美術創作,也會被家長以及教師當成是“不務正業”。這樣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難于接受正規系統的美術基礎知識教育,也無法培養美術審美和美術創造。
美育就是對審美、情操和心靈的教育,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心靈發展。美育、德育、智育和體育在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占據一席之地。黨和國家也意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學校加強美育,近年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學校美育教育發展顯著,并且通過美育一定程度地培養并提高了學生的審美、人文素養,讓學生得到綜合性全面發展。然而從教育整體上看,美育教育仍處于薄弱地位,還有部分學校對美育沒有正確認知,仍然重視教育而輕視美育,占用美育課的現象屢見不鮮,并且專業的美育師資力量也不達標,缺乏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