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摘要:由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及時性和時效性且覆蓋范圍小,內容陳舊,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受了重大沖擊。高校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構建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為社會多元化發展培育可靠接班人,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事業可持續建設。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有效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研究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來,新媒體技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嶄露頭角,不僅改變了大眾的認知方式,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途徑。
一、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用必要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應從大學生目前所處的環境入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疑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可創新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對大學生展開與新媒體相關的知識講座,向大學生普及新媒體的概念和發展歷程,讓大學生能夠正確使用和理解新媒體。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大學生可以能夠以更加便利的方式獲取需要的信息,但信息的多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駁雜的信息很容易誤導大學生價值觀向錯誤方向發展。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針對新媒體建立相應的課程,引導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與新媒體技術相互融合,利用互聯網手段來進行教育理念的.傳播,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創建出符合新媒體時代的教學方法。
二、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新媒體對大學生具有解放思想、培養獨立性、拓展視野等積極影響,消極影響表現在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浪費時間等方面。對有關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分享信息、人際互動和消遣娛樂上的實證調查認為,有必要借助新媒體媒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還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新媒體傳播信息的真假、美丑以及新媒體是否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持理性態度。因此,應從新媒體教育概念、媒介平臺、理論方法、教育機制等4個方面有效推進,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成效。
對于不同新媒體平臺,部分學者開展了分類調查。其中,李愷等人調查發現,微信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中覆蓋面較低,大學生充分利用微信自主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可以產生實踐影響。新媒體環境下,應從高校、教師與大學生角度進行主題思考,打造教育平臺,實現師生互動?;诙兑?、快手等短視頻社交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影響調查、實證分析得出:“積極的身邊小事”等類型主題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和社會主體核心價值觀培育方面有積極影響;“歌曲翻唱”“網紅直播”等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有負面影響。各高校應當關注和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內在聯系,營造積極網絡育人環境,做到引導有方、管控有序和保障得力。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契機
(一)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過理論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新媒體則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有效地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并讓師生之間能夠深入地進行互動交流,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下來進行學習。并從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向體驗式與參與式教育模式轉變,教師采取了從教學到導學,更加注重讓學生通過新媒體來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全新模式。
(二)利用新媒體優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
在當前新媒體獲得廣泛應用的時代當中,以往傳統的“采用說教式、注重嚴管處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難以適應現今的教育發展趨勢,也難以取得預定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調整工作方法,合理利用新媒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構建新媒體交流平臺。將學校教程與新媒體有機結合,讓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多樣化發展,并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充分應用新媒體彰顯出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利用新媒體引導大學生行為
在校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和易學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增強、思維日漸活躍,單純地依靠以老師為中心,被動地學習模式無法讓在校大學生去面對即將到來的復雜社會問題。因為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會讓教師和學生產生間隙,會讓大學生在學習上產生逆反心理,預期的效果更是難以達到。在這種因素下,需要高校依托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正確認識新媒體與學生思政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由于新媒體傳播范圍廣,且傳播速度快,信息量較大,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感興趣且有用的資料,由被動式學習轉換為主動探究知識,這也為高校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必須分析如何應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有效應用新媒體技術對海量信息進行分類和收集,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能夠將傳統的思政板書教育和新媒體網絡教育有效融合,使學生能夠進行多元化發展。
(二)構建新媒體交流平臺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教育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溝通平臺,師生可以隨時在平臺進行交流,傳遞各自的想法,激發彼此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高校要積極建立完善的新媒體系統,豐富師生的學習資源,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思考,從而真正學習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精髓,做一個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枯燥教學內容,運用圖畫、聲音等將教學內容變得有趣起來,可以讓學生觀看優秀人物事跡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正確價值觀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緊密貼合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導向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紙質媒介為主,在新媒體環境下無論是在移動資源或者是網絡平臺上,都能夠進行隨時查閱和瀏覽,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所以高??梢詷嫿ㄋ颊逃脚_,在網站上及時分享相關內容及政策法規,向學生傳遞真善美理念和正確思想,有助于樹立良好的思政發展指向標,使學生能夠根據學校的引導與幫助,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由于新媒體具有交互性強且界限模糊等眾多特點,所以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就應當準確堅持馬列主義,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證思政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高校也能夠切實掌握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有效避免不良文化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侵襲和干擾。例如可以應用SNS(社會性網絡服務)開展相關教育工作,為學生搭建社會性網絡應用平臺,例如校內網等,使學生在平臺內尋找到新的朋友,并且確保用戶信息真實可靠。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此平臺展開學術研討,通過資料共享與溝通交流,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也可以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隨時隨地的教育。通過無線通信技術應用,以手機為媒介,將傳統的紙質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重新編輯,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將信息發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上,供學生進行自主閱覽,能夠實現由紙質向電子載體的飛躍,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傳播速度,也豐富了傳播內容,緊密貼合時代發展要求,有助于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
(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對思政意識形態的理解與推廣能力
思政教育工作人員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時,如果只依靠個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向學生傳授知識時切忌傳授單一枯燥的知識,應當有效應用新媒體媒介展開多元化教育,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識形態理解能力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內心發展需求以及學生對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由于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人員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具有資深教學經驗且具有顯著學術研究成果的高齡教師,另一類則是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必須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學習能力,有效應用新媒體技術展開思政教育。所以高校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操作培訓與意識宣傳,使師生都能夠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正確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重要優勢及價值。
(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它能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對象的思想和行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擴大校園文化的影響范圍,增強校園文化的感染力。要建立以學校為中心,各專業、各班和各學生團體共同建設校園文化的形式,以服務師生、品牌活動、專題報道等為支撐,通過典型宣傳、信息發布、活動組織等形式,打造符合校園特色、貼近師生生活、符合實際的校園文化。例如:可以建在微信公眾平臺宣揚好人好事、勵志故事等,還可以展示師生的優秀作品,從而形成一股學習先進,表彰先進的熱潮;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發布學院的最新教育信息,讓學生及時掌握,便于更好地配合教育工作的開展,并開通服務師生通道,解答師生疑感;利用多媒體發布學校的演講、攝影、黨支部活動等信息,吸引學生的參與。
(六)發揮家庭、社會聯動,三者齊心協力依靠高校去完成一所大學的思想教育,顯得非常單一,依托新媒體技術可以把學校作為主力,把家庭、社會聯動起來,三者齊心協力。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實時性和及時性,隨時隨地與學生和家長建立在線交流。傳統媒體展現的是一種單向延遲傳輸模式,而新媒體是一種雙向實時傳輸模式。只有雙方都愿意參與討論和交流,才能提高交流的效率。即時通訊最大的特點就是即時性,它是師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和互動的一種聊天方式,其包括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包含種類繁多的傳播內容。低成本的交流和不受空間限制的交流自由,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與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進行交流,而不是采用一種經過長途旅行后的面對面交流形式,這種交流情形更加逼真,更加平等。使用網絡語言和網絡表達讓雙方交流更加密切,有利于雙方情感升華。學生勇于在老師面前表露自己的內心,敢于打破一種教育者高于受教育者的傳統教育模式,減少叛逆學生的差異心理,有利于民主建設,更有利于大學生建立一種正確的世界觀。
(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預防機制和約束機制
高??梢蚤_設媒介素養選修課,幫助大學生提高鑒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在課堂上教授媒介素養相關的知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定期開展凈網活動,剔除校園網內的有害信息,積極開展“網上+網下”的網絡安全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不良網絡信息的危害性,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襲。例如,高??梢岳米陨淼募夹g優勢,加強控制信息內容,過濾有害的、偏激的、嚴重偏離事實的內容,把好質量關,從源頭上降低污染風險。在新媒體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絕非易事。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沉著冷靜,客觀分析,迎難而上,推動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興事物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隨著新媒體利用率的逐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新媒體便利的同時還要謹防其中彌漫的負能量。在當前新媒體發展趨勢下,對于社會當中的各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大學生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必須充分立足于新媒體自身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制訂出相應的策略,從而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能夠具備正確的政治思想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曉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現代媒體的影響與提升方法[J].高教學刊,2019(10):164-166.
[2]齊天,苗守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新媒體傳播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143.
[3]趙翔.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8.
[4]侯靜.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342-343.
[5]鄧暉。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D].中國教育學刊,2015(S1):120-121.
[6]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