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蘭
【摘? ? 要】體育課的教學是實現國家素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近年來的數據研究表明,我國的小學生身體素質出現了不容樂觀的下降趨勢,本文從當前小學生的體質的現狀出發,找出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并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能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 體質下降?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24
雖然近年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雖然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但是仍未改變當今小學生普遍較差的身體素質現狀。深入分析這種現狀,體育教學出現的種種困境和小學生提升健康的困難,涉及到學校、家庭、社會等諸多復雜的問題。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明確提出“健康第一”的觀念,指出要以學生為本,要處理好學習和健康的關系[1]。
一、當前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
身體素質是人體一項主要指標,受到先天遺傳和后天鍛煉兩個方面,身體素質體現出來的穩定特征,體現在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等方面。近幾年的數據表明,小學生體質呈現連續下降趨勢,表現為肥胖率增加和平均體測數據的下降。
二、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小學生的身高、體重等身體指標近幾年是處于不斷上升趨勢的,這些在報告數據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在耐力、彈跳力等身體性能方面卻是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造成學生體質不斷下降的原因如下:
1.營養過剩。隨著人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出現營養不良,在沒有咨詢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的情況下盲目地補充營養和相關滋補品,最后造成了孩子營養過剩,造成了超重肥胖,懶于鍛煉,體質下降。
2.小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過重。諸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默許一些班主任以期末等理由擅自取消體育課,剝奪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權利,還有超量的課后書面作業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壓力與負擔。廣大家長對學生身體素質重要性認識不足,信奉起跑線理論,執著于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身體承受度,盲目給孩子報大量的輔導班興趣班,孩子的睡眠時間無法保證,學生經常處于超負荷連軸轉狀態[2]。
3.小學生鍛煉的機會與往年相比嚴重不足。由于體育活動存在一定的風險,學生每天的必要鍛煉時間難以得到保證,單靠體育課體活課、課間休息和間操時間遠遠不夠,且班主任教師經常性占用這些時間進行隨堂測驗。而且,體育活動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險,意外事故處理起來存在難度,學校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有時候矯枉過正,體育課課時量鍛煉強度難以令人滿意,很難實現鍛煉學生身體的初衷甚至成為雞肋,造成了學生在課業的壓力下,身體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以至于運動會、長跑比賽、軍訓時出現一些學生體力不支、暈倒等情況。另外家長更多地讓孩子參加補習班托管班也讓孩子犧牲了大量本可以進行體育鍛煉的課余時間。
三、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經過分析近些年的報告,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體育課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致不高。小學生正處于朝氣蓬勃長身體的時期,喜歡運動是他們本身的天性,不容否認,學生對運動興趣很大,但對體育課興趣不大,主要由于體育課教學內容枯燥,很多課時內容設置為學習廣播操、體育測試等項目,學生興致不高,單調無趣的教學內容極大抹殺了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興趣。同時一些體育教師相對暴躁的性格容易對小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從另一個方面影響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
2.小學生體育課忽略了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計劃生育實行多年,很多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視為掌上明珠,極為呵護,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不利于孩子養成堅強的意志品格,孩子們嬌生慣養的性格對體育課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經常以為小問題請假缺席。體育課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教師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工作遠遠不夠,在課堂上教師一旦增加訓練強度,學生的抱怨情緒變得很強烈,使得教師無法順利開展教學工作。
3.體育課頻頻被占,使得大量學生潛意識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學校為了確保升學率,默許班主任可以將體育課分給其他重要的學科,學生認為體育課無關緊要,默認了體育課被占用的事實,到頭來影響了學生的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調查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逐漸縮短,學生達到每天體育運動一小時的比例變得很低。
四、提升學生健康水平的措施
1.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要與時下的社會需要緊密結合。體育課教學內容不能原地踏步,要根據時代性的特點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傳授。在提升學生素質同時,要注重滿足興趣與掌握技能的結合。
2.教學方法應當多樣化。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是大勢所趨,體育課也不能落下。體育課教學應該嘗試啟發式教學,極力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掌握運動技巧產生好奇與渴望。同時也可以嘗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行編排武術舞蹈等動作,享受創造樂趣,激發學習熱情,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
3.建立行政問責制。行政問責制是一項有效的措施來督促學校和教師保證體育活動時間。2011年教育部指出,中小學校要在其教學規劃中添加每天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不按規定的學校取消其評優資格。但是在這些年中各學校執行情況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有必要嚴格實行問責制,同時對體育活動事故也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只有嚴格保證小學生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增強其體質。改變當今社會存在的重知識、輕體育、重營養、輕體育錯誤傾向,改變小學生學習負擔重體育活動時間不足的現狀,實施素質教育依然任重而道遠。
造成小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是多方面的,包含著社會家庭學校等諸多因素。以至于學生每天絕大時間都在學校和托管班度過,休息日則在輔導班度過。作為學校一方,有很大的責任改變以往的體育教學方法。在以后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身體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和訓練強度,與時俱進的改進教學方法,盡最大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或督促學生養成每日鍛煉身體的好習慣,著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文江.談體育課堂教學增強學生體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體育教學,2016,36(11):15-16.
[2]王楊.從中小學學生體質下降反思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J].山西青年,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