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康
【摘? ? 要】小學作文訓練是鍛煉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強化,展現學生的文采。新時代下小學作文訓練不僅要凸顯時代氣息,更要關注社會生活,通過優美文句和真情實感的相互配合,達到良好的寫作效果。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作文訓練中關注社會生活,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 作文訓練? 社會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25
作文是一種個體化活動,與學生生活體驗和生命感悟都存在密切聯系,基于社會生活所開展的小學作文訓練,有助于展現出寫作的原生態,以生活為本源,令小學作文教學回歸本真。貴州遵義鄉鎮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實需求,將社會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學作文訓練中,以凸顯作文深刻主題,達到良好的作文訓練效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透過小事關注社會熱點,感悟生活
在小學作文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善于發現問題,并就社會問題展開深度思考,對社會事件形成自己的感悟。透過小事去關注社會熱點,有助于學生感悟社會生活,并在作文中展現出深刻主題,這對于作文訓練成效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觀看奧運會比賽后,可以引導學生將內心震撼表達出來,并將自己參與知識競賽時的緊張與激動描寫出來[1]。在生活中看到環衛工人清掃垃圾時,可引出環境保護這一社會熱點,并將學生自己的感悟描寫出來。在從小事入手對社會熱點進行關注,并開展小學作文訓練的過程中,要避免作文內容空洞化,而是要通過具體化的實例來進行說明,進而透過語言文字,將學生所要表達的情感清晰且準確的表達出來。關注社會生活所開展的作文訓練,要求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社會生活具體事例,化大為小,以實際事例為我所用,從而提升學生寫作質量,達到良好的寫作訓練效果。
二、了解地區風俗文化,豐富作文訓練素材
貴州遵義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稱之一,其文化資源豐富,民俗風情等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地區風俗文化是社會生活中的組成元素之一,對于小學作文訓練來說,具有一定借鑒價值,能夠令作文訓練素材得到有效豐富,從而令小學學生作文描寫更具文化韻味,這對于地區文化傳承和發揚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2]。以貴州遵義的仡佬吃新節為例,這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傳統節日,仡佬族通過吃新節來表達感恩,慶祝豐收并祝愿太平。在這一節日中,仡佬族采摘豐收的谷物和蔬菜,以作物進行祭祀,并以清泉水用來制作食物。在祭田地祭祖先后,以說唱來表達感恩,并讀祭文祈求來年豐收。仡佬吃新節是貴州遵義比較傳統的文化習俗,展現出仡佬族的獨有文化風情。在小學作文寫作過程中,可以以地區文化習俗作為寫作訓練的入手點,引導學生在關注社會生活的同時,將目光轉移到傳統文化風俗中,激發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的獨特體驗,并在作文訓練中將這種獨特的感知與經歷描寫出來,展現學生的真情實感。
從本質上來說,立足地區民俗文化所開展的作文訓練活動,就是描寫體驗式作文的過程,通過個性化語言的運用來促進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這就需要將社會生活看作是寫作的淵源,將學生在地區民俗中所接觸的自然風俗、社會環境、人文特征等融入到寫作中,在充實且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激發并積蓄學生的槍桿體驗,突破作文訓練的時空限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人文,學會與生活相溝通,從多個視角來看待社會生活與文化習俗,獲得真實感受并表達出來,這就有助于解決小學寫作千篇一律的問題,促進作文訓練成效的改善[3]。
三、回歸社會生活,以“原型”體驗激發寫作靈感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其中包括一些“原型”體驗,這些體驗的科學化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令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試圖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社會生活中“原型”體驗的喚醒,需要令學生回歸社會生活,以社會生活中的某一個元素作為入手點,比如一篇落葉、一條街、溫暖的燈、路人的微笑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社會生活元素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以社會生活元素為寄托,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當回歸社會生活并走進某一特定生活情境中時,有助于學生獨特心理氛圍的創設,激發獨特情境下的“原型”體驗,進而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就有助于更為順利的開展作文訓練。教師在組織開展作文訓練的過程中,相比于直接給出作文題目的方式,教師可在題目之前給出一段與社會生活相關的文字材料,保證文字材料設計的新穎化與情感化,以此來激發學生獨特生活體驗,促進其寫作靈感的涌現,進而展開聯想,拓展思路,觸動情感,運用自我寫作知識與技巧開展寫作[4]。
在小學作文訓練過程中,為有效激發學生的社會生活體驗,可通過貼近生活的課文或者作文來實現作品喚醒,將他人作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及所蘊藏的生活韻味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內心生活體驗,并對學生所積淀的生活體驗進行觸動,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學生試圖通過寫作來進行釋放,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激發,學生試圖以作文為載體來表達情感,此種作文訓練方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傳統被動寫作的教學狀況得以轉變,學生參與作文訓練的積極性明顯增強,通過社會生活的關注,有助于增強小學作文訓練的豐富性和實效性,真正意義上以作文來認識社會生活并表現社會生活。
四、結語
小學作文訓練的推進,不僅要注重寫作知識傳授以及文化素材的積累,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度重視學生的社會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對于社會問題以及社會現象形成獨有的感知,這就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并正確運用寫作知識和素材開展寫作,從而促進小學學生寫作水平的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穎.指導小學生寫生活化作文的教學實踐探索[J].語文課內外,2018,(1):167.
[2]謝飛鳴.關于做好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389-390.
[3]曾貞.關于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6,(14):15-16.
[4]董國彥.小學生作文個性化嘗試的幾點體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6):442-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