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余彥瓊 苗煒麗 趙瑞芹
【摘? ? 要】針對當前企業需求與高職人才培養脫節的問題,課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產教融合”為原則,提出了“民辦高職院校《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探索”。針對當前教學內容落后、方法手段單一、教師隊伍弱、考試模式流程化等問題,結合我校具體情況,通過重新修訂課程資料,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建設多元化考核制度等手段,探索一套具備機電特色的教學模式,端正學風培養自學能力,鍛煉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民辦高職? 教學改革? 課堂服務小組? 多元化考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01
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旨在培養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應用和維護生產一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1]。《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是專業體系中一門承上啟下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同時也是專業基礎課程,是電機學、工廠供電、電機拖動基礎三門課程的有機結合。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同時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崗位職業素養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意義重大。
一、課程現狀及改革必要性
目前高職院校大多推行項目式、任務式教學,在教學環節上多采用“講、演、練、評”的模式,雖將課堂延伸到實訓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教學內容模式化,與實際生產脫節,與職業標準相去甚遠,與企業需求不匹配,不能學以致用。
2.教學方法和手段單調,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致使學生僅會模仿教師搭建電路,不能主動思索和創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不懂電路設計,甚至不會讀圖;且大部分學生調試以及故障分析、排除能力極差,這與高職院校應用性、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相悖。
3.部分從事該課程的教師多是缺乏實生產、操作經歷,教學過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3]。
4.現階段課程考核模式多為流程化,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甚至無視考試。
二、課程建設和改革
(一)重新構建課程教學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重新修訂了一套規范、科學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實訓指導書、電子教案等。重點整合了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演示性項目,增加綜合性、設計型、應用型項目,根據實訓性質將其分成5個模塊。
模塊1:基本控制電路。該模塊主要包括電機的認識,低壓電器元件的認識;接觸器點動、長動控制、多地控制、時間繼電器控制電路5個基本實訓項目。模塊2:綜合控制電路。該模塊主要包括順序控制電路、按鈕、接觸器控制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自動往復循環控制線路4個綜合實訓項目。該模塊是在模塊1基礎上融合演變而成,也是常見的經典控制電路。模塊3:降壓啟動電路。該模塊主要包括接觸器、時間繼電器控制Y-△降壓啟動控制電路2個實訓項目。降壓啟動是本課程中的重要章節,也是實踐中應用較多的一個知識,本模塊選擇兩個經典的啟動電路進行講解。模塊4:典型電氣控制電路分析。該模塊主要包括C620-1型車、Z3040型搖臂鉆床的電氣控制線路的分析2個實訓項目。通過對車床電氣控制線路工作原理的分析,鍛煉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相互配合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模塊5:電氣控制電路設計與調試。該模塊包含兩個設計題目。學生根據設計要求獨立完成元器件選型、電路圖設計、布局安裝、調試,運行,以及完成實驗報告。在此過程中,不但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專業素養、工程意識,而且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模塊1占最終考核比重的30%,其中每個項目為6%;模塊2為20%,每個項目為5%;模塊3為10%,每個項目為5%;模塊4為20%,每個項目為10%;模塊5為20%,每個項目為10%。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
(1)學校2016年斥資建設機電一體化綜合職業技能實訓基地,購買了MPS模塊化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實訓系統(8站)、數控車/銑綜合實驗考核實訓臺、數控機床電控與維修實訓臺等設備供教師學習,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2)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專業相關技能大賽,通過賽前準備及賽事規范性來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實踐技能并積累技能大賽經驗;(3)每年分批派遣教師利用寒暑假參加國培、省培、企業頂崗實踐,不但通過學習企業新技能、新知識、新工藝,提升了自身綜合技能還能直接從企業獲取信息反饋,推動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4)通過招聘,從企業引進實踐經驗豐富、職業技能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教師隊伍,促使應用型和理論型教師相互學習、提升、轉化,優化了高職教教師隊伍結構,從而實現建設“雙師型”教師的目標。
(三)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1.“課堂服務小組”教學模式推行。“課堂服務小組”模式,實行班長負責制。小組包括工具管理員、協調員、技術支持。各成員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前提下服務班級。經過3個學期試行,該模式已逐漸成熟、完善,不但減輕了教師工作量,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更是鍛煉了學生的學習、組織、溝通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責任感,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使不同程度學生都能從課堂學到一定的東西。
2.結合學情改變教學方法。①舊課鞏固。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差,學習習慣不好,課下無復習意識,此種情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常常是上次授課內容,下次上課學生已忘光,如不復習,整個學期下來,學生掌握的知識幾乎為零。借鑒以上前兩學期的教學經驗,將舊課復習作為課程設計的必要環節。鑒于以往教學經驗,將舊課復習作為課堂設計必要環節。②全員參與。通過3個學期的觀察發現,我校學生聽課率并不高,學生課堂玩手機、說話、睡覺現象屢禁不止,這已成為每個教師最為頭疼的事情。此現象雖與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個人魅力密不可分,但筆者認為,此現象在很大程度是因為教師沒能將大部分學生帶進教學活動中來。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演板等方式,就能很好的改善此情況。如在復習環節,挑選學生繪制元器件符號后,另找學生對該生答案進行糾錯。此舉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以及對易錯點理解和掌握。③現場操作,理實結合。本課程實踐性強,因此要將理論講解與實操過程相結合。如講解交流接觸器工作原理時,單純使用多媒體演示交流接觸器結構及動作順序,大部分學生一頭霧水,似懂非懂。如理論講授后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細致、認真觀察其動作順序,學生才真正理解掌握。④任務驅動,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任務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如“起保停”電路新課導入時,提出“點動控制電路中,如操作人員松開點動按鈕,電動機仍會轉動嗎?”“若要按下按鈕電動機起動,松開按鈕電動機仍能保持轉動,電路將如何改動?”“該電路中電動機能停止轉動嗎?”“如何使電動機停轉?”通過一系列任務,將學生引入問題情景中,當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結合學生答案,引導學生重新分析任務,驗證問題是否解決。
3.積極申報校級技能大賽。為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方便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建立了QQ群,課下通過群上傳學習資料,包括:學習軟件包、講授型網絡視頻、課程課件、學習網站。學生可隨時通過網絡平臺獲取資料,自主完成專業課程學習。網絡平臺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第二課堂,增強了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推動了學風建設。
(四)制定多元化考核標準
為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課程推行考核多元化,使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始終緊密結合,以培養機電專業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多元化考核制度,將學生職業素養、操作規范、專業技能、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均納入考核系統。具體考核要素及比重如下:出勤10%,學習態度15%,技能評價30%,安全文明生產15%,團隊協作10%,實訓報告10%,答辯10%。出勤是保證實訓任務完成的必要條件;學習態度考核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技能評價考核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實踐操作能力;安全文明生產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修養重要環節;團隊協作能力主要培養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實訓報告是實訓過程的總結、歸納;答辯是考查學生對整個項目掌控程度和語言組織能力。
三、小結
實踐證明,本課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課程改革和探索,摸索出一套機電特色的“課程服務小組”教學模式;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制度;一個開放的,方便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網絡第二課堂。但由于時間及其他方面原因,課程建設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仍需要繼續改進、完善。(1)本課題雖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但并沒有開發出適合我校學情新教材;(2)網絡平臺只是開通QQ群和電子郵件,方式渠道單一,這僅僅是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很小一個部分,希望發掘更多網絡渠道,推廣該課程。(3)教師隊伍的實踐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應加強師資培養力度。針對以上問題,將繼續認真學習,不斷進取,勇于創新,努力改進、繼續完善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吳德明.談高職高專《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趙承荻.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龍江.《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改革的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09,(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