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摘? ? 要】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語文是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化學科,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普通話、寫一手規范的漢字是中華兒女的基本能力。所謂“萬事開頭難”,怎樣給小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語文學習興趣呢?這是本文要談論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培養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75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學好一門課程、習得一種技能都離不開興趣的支撐。興趣是人們行事的重要動力之一,也是人們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之一。落實到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一直是教師們在教學中積極探究的重要問題之一。
伴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教師們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好新形勢新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落實相關教育政策,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培養更加具有創新實力和實踐能力的現代化新型人才是教師們在教學中的任務。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針對于人一生的教育歷程來講,小學階段的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努力打好基礎,才能確保在未來各個階段的學習中少走一些彎路,如果我們能夠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也就大大有助于學生們以后各個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們始終在語文學習中保持高昂的熱情和充足的動力。那么,具體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來,我們該怎樣做呢?
首先,生活中,做學生們的知心人,確保學生們能夠順利完成從小孩子到小學生的身份轉變,加強對學生心理活動的關注,注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營造歡樂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們能夠在一種相對輕松而倍有活力的環境中自覺加強對知識的學習。學習上,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航者、引導者,生活中教師就要做學生的知心人、好朋友。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都曾經學習過心理學,怎樣捕捉學生的心理,這應當是我們的教育基本功,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充分掌握和了解學生們的學習心理和成長特點、性格表現等,就難以上好每一堂課,也很難與學生們之間展開積極有效的課堂交流與互動,一旦雙方之間不能有效地建立溝通,教學活動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結果。因此,在平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們的關心,努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主動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狀況,讓學生們不至于對教師敬而遠之,在我們與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和熟悉的基礎上,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更加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我們才能進一步給學生們傳授更多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們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
除此之外,教學環境的好與壞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學習狀態的好壞,影響到學生們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講,快樂課堂、和諧課堂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參與的快樂,感受不到壓抑和緊張,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比較好;嚴肅而單調的課堂環境和氛圍則不利于學生們學習積極性的養成,也不利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這一點也是需要教師們在教學中格外注意的。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細節決定成敗,在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努力的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探究更為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新方法。
其次,學習中,注重教學形式的新穎性、靈活性、多樣性,想方設法帶動學生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如游戲、觀影識字、詩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們能夠在歡樂的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小學生一般都是七歲左右開始上學,即使是小學畢業也才十幾歲的年齡,對于世界的感覺是新奇的、感性的,還沒有真正成熟,還不能比較全面地思考問題,因此,他們對于很多事情的判斷都是傾向于主觀性的、不理性的。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形式的新穎性和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們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能夠始終保持新鮮感和求知欲,注意觀察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期為學生們制定出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案。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講道理或許他們也不是很理解,因此,較之擺事實講道理,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似乎顯得更為有效一些。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比如說可以在教學中設置游戲環節,讓學生們能夠在成語接龍游戲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無窮,采取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比簡單地講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再比如說,觀影識字形式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學生喜愛的影片,在其中標注讀音和一些其他的知識點,讓學生們能夠在視覺和聽覺等的相互沖擊下感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了解語文對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這也有助于學生們對學習語文學科興趣的養成。
最后,通過注重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多方面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以便于更好地投其所好,引導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實際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基本情況,通過與各學科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探究,掌握學生們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優缺點,做到及時地查缺補漏;不僅如此,也要及時地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從而對學生們日常行為表現和興趣愛好等有比較直觀地了解,在家長的協助下,不斷地反思和總結自身的教學問題,根據掌握的新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們語文學習尋找最佳方案,給語文教學尋找新的突破口。
語文這門學科是學生們學好其他一切學科的前提和基礎,在學好語文的前提下,學生們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因為語文是整個學科體系的根基。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輸贏雖無定論,但是起步狀況如何也是會影響結局的。在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中,我們也要不斷研究學生們的心理,努力為學生們的學習尋找更合適的新方案,將學生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當作最主要的問題去對待,堅持不懈守好教育崗,認認真真解學生學習之難,盡最大努力給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為學生們語文學習興趣的養成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提供更多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