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霖
【摘 ? ?要】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隨著抑郁癥、自閉癥等各種人群的日益增多,心理健康問題逐步在擴大化。心理健康問題波及的人群小至幾歲的孩童大至幾十歲的老年人,一波又一波的數據無一不警醒著作為高職院校教師的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學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03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方文化,使學生常常面臨交友困難、遠離父母沒有依靠、擔心畢業后就業困難、自我認識偏差等各種壓力以及問題,每一種壓力都像一把巨刃壓在他們心頭,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沒有進行適當的干預那么這些問題將會越演越烈,從而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高職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術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提高心理學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接下來我將分析為什么要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
一、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條條道路通羅馬,許多學生覺得自己在高考路上行不通,而選擇讀職業技術學校,但是許多人認為參加高考才能成才,對高職院校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學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而感到壓力大;父母覺得學生讀技術學校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不支持不理解他們,使學生有苦不能傾訴,心情郁悶;學校以及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處于青春期,很多學生都較為叛逆,需要教師進行心理指導等,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很多教師所忽視的,就是這樣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上好課教好書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實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不斷的生根發芽。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有效性亟不可待。
二、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有效性
(一)教師要和學生成為朋友,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
從韓愈《師說》中“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可以知道教師與學生并沒有貴賤、少長之分,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亦師亦友,心理學教師想要提高心理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與學生做朋友,和學生交流談心從而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當發現學生心理存在問題時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以及意見。教師通過課后與學生談心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學生感到親切感,對于學生提出的事情多聽少說,給意見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理解自己的,從而將教師當作自己的朋友,遇見心理問題就會及時找教師傾訴,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及時給出正確指導,減少學生的壓力。
(二)心理學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
心理學教師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必要一改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紙上談兵告訴學生什么心理不健康什么心理健康顯然是不可行的。心理學教師需要運用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從根源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比如心理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的增加一些關于心理的活動,例如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一個秘密但是前提是不能將對方的秘密說出去,教師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從而減輕壓力。教師還可以和學生玩真心話大冒險等游戲,讓學生通過玩樂的方式輕松地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比如說出自己最近遇見的不開心的事,然后大家一起針對這件事提出合理的建議,開導當事人,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解決心中的煩惱,擁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心理學教師通過和學生做不同的心理學游戲幫助學生解決煩惱,擁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
(三)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學教學,多開展心理學教學活動
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要步入社會找工作而大多處于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后要做什么?同時他們還會思考自己為什么而活著,自己活著的價值是什么?他們常常為自己畢業后該何去何從而苦惱郁悶,為發現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而失望頹廢。學生出現消極的心理,此時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學教學,多為學生舉辦一些關于心理健康的講座,例如請成功人士給學生講自己成功的經歷,我們都知道并不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會經歷風雨坎坷,通過知名人士講解自己成功道路上的荊棘,讓學生正視困難,勇敢解決問題,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高職院校還可以為學生請專家講解如何放松自己以及如果遇見心理有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讓學生認識了解心理健康,在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這樣做可以減少學生心理不健康問題的發生。
(四)教師要讓學生父母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
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有效性,不僅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努力,同時還需要家長的努力,畢竟學生的一部分壓力來源于父母。教師要讓家長也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教師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向家長講解什么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來源以及心理問題的危害,并舉例或表明數據,讓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的心理學教學。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家長理解學生并支持學生,許多父母給學生的壓力是擔心學生讀職業技術學校不好好學習技術,畢業以后擔心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對學生嚴格,而這會讓學生感到父母不支持不理解自己而壓力巨大。
教師要知曉學生成長的最大動力來源于家庭的支持與鼓勵,要讓父母去了解他們的孩子。舉辦家長參與的心理干預活動也是可行的。比如可以舉辦“展現最真實的我”的活動,在一間教室里面設置三面鏡子,三把椅子朝向不同的地方,讓家長和學生背對背坐在椅子上不能互相看到對方,只能通過前面的鏡子看見自己(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避免害怕父母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通過看見鏡子中的自己找到勇氣),讓學生大膽地吐露他們的心聲,也讓父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這個活動讓家長了解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理解家長的苦衷,從而讓家長能理解支持學生,學生不誤解父母從而心情愉悅。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師讓家長也積極參與學生的心理學輔導,用心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支持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心理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綜上所述,讓學生擁有一個積極樂觀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高職院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入手,及時給學生正確的心理指導,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高美華,孔玉芝.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2]王定福,陳福生.論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社會科學戰線,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