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芳
【摘? ? 要】在教育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于人才的語文寫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當前的作文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才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前那些陳舊的教育體系很多弊病逐一被發現,語文作文的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訓練? 有效開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64
高中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讓給學生。高考語文試題中,除了文言文閱讀理解難度相對較高外,寫作也是一個讓很多考生都頭疼的事情。然而,作文又是高考語文試題中占分值最大的一題,可以說高考語文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文成績的高低。
一、自由作文與統一作文相結合
很多老師都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認為這樣利于批改,便于評講,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樣做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寫作的基本規律。學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們寫自己并無積累并不想寫的文章呢?當然,也許有的教師會說,考試都是統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錯,考試作文總有一個統一的要求,但我們必須要弄清楚考試作文與平時作文的區別。我個人認為:考試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而平時作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么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們所說學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對學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努力給他們寫作的自由空間和選擇的自由,不愿意寫的不必逼著他寫。更多的時候,是提供一個寫作的情景或話題。如世界杯踢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我就以足球為話題作文。即使有時候是命題作文,我總要給學生不止一個題目,對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規定必須寫多少字,寫什么內容。對學生作文完成的時間也是比較自由寬松的,只規定一個大概時間。我一直認為學生作文是其在進行藝術創作,而不是在教師嚴格標準下的“現代八股”。既然學生作文是其創作的藝術品,那么就必然允許他的自己的作品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在實踐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學生歡迎,習作的質量也相對比較高,從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饋量更大,發現的問題也更多更真實。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寫作“嗨”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們首先要千方百計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正如德國的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說的那樣:“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讓學生們產生興趣是整個寫作教學中的重要一步。那該如何做,讓學生產生寫作的興趣呢?先讓學生們去體驗生活的各種情感,去參加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們明白寫作不是空談,而是寫自己的生活感觸,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生活的豐富多彩,會感染學生,也會使寫作變得豐富;讓學生產生寫作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譬如鼓勵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勝的欲望,還能讓學生寫作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
三、有效利用現有教材
如果我們將寫作教學孤立,那么我們能夠利用的學習資源就只有每次作文評改時發現的優秀作文,但如果我們將眼光放遠些,就會發現教材是寫作教學中最好的學習資源,大部分的教材編者都是希望在閱讀和寫作中能夠架設起一道橋梁的,而每一篇選文都是一篇優秀的范文。如果我們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模仿—再生成,這也是有效改善學生寫作面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一環。學生在學習完這些優秀的作品,并探究出一些寫作時借鑒的訣竅時,常常躍躍欲試。當然,如果再將目光放長遠些,生活也是教我們寫作的一本大書。在此不作贅述。
四、多向對話與單向傳授相結合
我一向不認為作文知識和能力之間有著必然聯系。姑且不舉那些什么作文知識也沒有的大作家為例,也不引用魯迅先生不要相信文章做法之類的名言,單就我們自己的體會而言,知識到底在其中起多大作用,就很值得懷疑。寫得一手好文章,而考寫作知識不及格的人絕不是個別的特例。對我們寫作有益的倒是一種沙龍式對話,能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給大家寫作得失的啟發。基于這樣的一些基本想法,我的作文評講課是“沙龍”式的,就一個作文題或一篇作文,展開廣泛的對話。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老師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對話者。不是說我就完全喪失了教師的角色,不發揮我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說我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學生常常和我的意見相左,而且批評我的作文評價標準“太舊”、“太實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據理力爭,也虛心接受。我們討論的話題,也不是糾纏于所謂寫作的知識和寫作的理論,包括教材的寫作內容也絕不拘泥,甚至有時會把它作為我們批評的對象;而是以學生的習作為話題,以鮮活例子為討論的出發點。人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在課堂中具體地體現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主體似乎很難。而我們認為這樣的作文評講課,學生往往能成為“主體”,非常投入,學生和我自己都覺得效果不錯。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能夠達到以上幾點要求的時候,教師們還需要更大膽地去創新,去開拓新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們能夠充分地發揮主動性,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讓學生們的寫作擁有亮點、個性、富有表現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引導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去激勵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不斷地促進學生們的發展,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素質教育,體現當今社會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封如軍.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