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芳
內容摘要: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師應以新課改要求為指導,更新其教學策略,通過有效對話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 有效對話
語文是小學階段主要學科之一,承擔著培育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重任,語文教師應針對這一特點,積極探尋有效對話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道德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平等對話開啟語文學習新起點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有效對話教學應摒棄以教師為主、以教師為尊的教學方式和觀念。教師應充分融入到學生中來,與學生進行平等地對話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和表達自我的空間,避免給學生的思維設限,將學生視為有效對話的主體,使學生感受到健康的、互相尊重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良好性格的培養。而教師作為對話引導者,需掌握對話節奏,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的提升。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學習時提出問題,并為學生答疑解惑,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其學習主動性。如在學習《詠柳》和《春日》時,教師進行詩詞講解的同時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針對古詩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和引導。待學生初步理解詩詞內容、含義和情感后,教師可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創新意識,使其從多種角度對兩篇古詩進行理解,而后教師再幫助學生整理和梳理知識內容。
二.保障時間開啟快樂閱讀新征程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新課改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度較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差。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生本對話是對話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其在閱讀時進行思考,逐漸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但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難以支持長時間地閱讀和思考文本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并布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如在教學《和時間賽跑》一文時,教師需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朗讀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再次對文章進行朗讀,并帶著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如“文中‘爸爸’向‘我’解釋時間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文中‘我’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使學生在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與課本進行有效對話,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三.合作探究提升素養促發展
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也是核心素養培養中的重要內容,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機會較少,導致合作意識和能力較差。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給學生更多的討論機會,可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學習,針對教學內容表達自身感想,積極展示自己,并通過觀察他人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集中眾人的智慧完成學習任務,可使學生獲得集體榮譽感,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并在討論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其獲得全面發展。例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中,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如“文中哪一個片段最有趣,為什么?”“文中的小學與你的小學有何不同之處”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討論,對于存在不同觀點的學生,可鼓勵他們進行辯論,表達自身看法并說服對方,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得到鍛煉并有所收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情境對話培養學生學習力
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均未成熟,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對于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在對話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充分理解對話內容并從中獲得啟發是教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采用情境對話教學方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參與其中并進行對話,將角色表演與對話教學相結合,提高趣味性的同時可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可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發現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此外,模仿和演繹課文內容也可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形成引導和榜樣作用。如在學習《爭吵》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由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主人公“克萊蒂”與“安利柯”以及“老師”、“父親”等角色,將自己代入角色中對文章進行理解,并通過角色扮演表達出來,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與朋友爭吵、和好的過程,并體驗角色的心理變化,便于學生理解爭吵過程中的是與非,并從“父親”的語言和行為中獲得正確的引導。通過角色扮演的情景對話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教師需積極探尋有效對話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使學生良好掌握語文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團結互助意識、合作意識、自主學習意識等,并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習慣、思想觀念等各方面的素質,符合新課改要求中培養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要求。
(作者單位:甘肅省環縣習仲勛紅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