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初 溫志萍 湯其成
關鍵詞 新工科 網絡工程 人才培養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22
Keywords new science;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ve ability
1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設工程教育強國。其中關于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文件明確要求在總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和實踐。[1]
2 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網絡工程專業正是一個典型的新工科專業,旨在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為互聯網及相關經濟產業發展培養高質量的網絡工程人才。
高等教育除了傳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而提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與眾多工科專業一樣,許多院校的網絡工程專業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理論多,實踐少”的現象:學生在校期間的工程實踐機會有限;實驗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有差距。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成為嚴重制約人才培養的瓶頸。
3 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
美國著名的學習科學專家和創造力研究專家科斯·索耶博士提出:“我們現在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創造力潛能,每個人的創造力潛能在正確的教育以及適當的環境中都可能提高。”[2]創新能力是衡量優質工程人才的重要依據,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
如何將創新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過程?如何統籌協調創新教育各要素的關系,形成全員參與、校企協同、相互促進的創新教育體系?這些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4 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
南京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國家“十三五”時期地方高校轉型示范工程——產教融合規劃項目實施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試點高校。我校在全國率先提出和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轉型改革,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與同類高校公認的應用型本科教育轉型改革發展的“領頭羊”。因此以我校的網絡工程專業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實施方法的有效性。
4.1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是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3]我校的網絡工程專業正是基于OBE教育理念,遵循其“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原則,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通過實施深度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已在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和網絡工程技術方面形成人才培養優勢和特色。2015-2019年連續5年成功申報江蘇省“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網絡工程專業)”項目。同時在專業發展規劃上,網絡工程專業一直堅持參照教育部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進行建設,積極準備參加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申請,促進工程教育專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2 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一二年級以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課程為主,面向基礎知識,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強化行業背景和基本動手能力。從三年級開始在學生明確專業方向(網絡編程和網絡系統)的基礎上,加強專業特色課程訓練,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融入項目教學。整個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表示該模塊的部分課程在理論教學基礎上還配套1-2周的課程設計或實習實訓。
我校的網絡工程專業,在學校優質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環境、大背景下,緊緊圍繞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先后與多家行業骨干企業共建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為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基礎。
目前建設的專業實驗室有網絡技術綜合實驗室、網絡存儲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Radware智能應用網絡實驗室,與企業合作成立了華三網絡學院、華賽存儲系統與網絡安全學院、思科網絡學院、華為網絡學院,學生可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并申請專業認證考試。依托相關IT企業的資源,先后與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軟國際有限公司、江蘇萬和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
另外我們打破傳統的“3+1”模式(3年在校內學習+1年全年校外實習),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各項實習實訓,實踐環節貫穿整個培養過程。整個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表示為學有余力的同學制定的課外選修環節。
網絡工程專業在多門專業課程中增加了案例講解,既有效地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和項目教學等,又融合OBE理念、翻轉課堂、移動教學、導生制等新興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成就優良的課程教學效果,讓學生具備扎實全面的知識儲備,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4.5 開展“普及化”學科競賽
為提高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出臺《關于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規定》,對學生課外實踐及科技活動規定:創新學分是學生畢業資格審查條件之一。網絡工程專業面向該專業全體學生:
第一,依托學校的創新創業學院,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開展以創新通識教育為主導、以基本技能培養為內容、以加強創新意識為特點的創新意識培訓;針對二三年級學生以項目的立項、培訓和實施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項目設計開發的創新能力為目標,逐步完成學生的創新知識體系的構建。
第二,建立學科競賽導師機制,以導師和課題為核心,以參與課題、參加競賽同學為主體的課題小組。已多次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在“華三杯”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等競賽中獲得多個獎項。
第三,組織學生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以點帶面地培養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建立工程創新意識,通過各類創新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第四,牢牢抓住“江蘇省‘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網絡工程專業)’項目”的機遇,開展特色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認證考試。
5 總結
通過項目化教學、普及化競賽等措施,我校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學生人均參加課外各類創新與競賽項目2.1項,多數學生在畢業時具有CCNP、CCIE、H3CTE等專業技術證書,畢業生得到企業的普遍好評。麥可思《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專業連續三年成為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綠牌專業”,專業發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號.
[2] 柴少明,趙建華,朱廣艷.學習科學:從知識獲取到知識創新——學習科學專家科斯·索耶博士訪談[J].中國電化教育,2011.292:1-6.
[3] 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