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關鍵詞 機械設計 課程思政 中國制造2025 大國重器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36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from a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ent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then designs the cont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voca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finally develop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project teaching, mechanical history and robots, as well as the heavy machinery of large countries. The way has been explored in order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chanical specialty cours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echanical desig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de in China 2025; Great Powers' Heavy Weapons
1 前沿
2017年12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梳理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1-3]
機械設計課程是機械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機械專業學生最先接觸的和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是各專業后續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在教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如何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將思政元素和專業課程緊密聯系起來,形成同向同行和協同效應。
當前的機械設計教學內容由于學時關系,缺少對學生價值觀、職業道德建設以及愛國奉獻精神的教育。因此,學生也很少去思考學習機械設計課程的目的以及學完之后我能干什么?更不會去考慮如何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等問題。雖然上述內容專業在政治課程中有所涉及,但是專業政治課程和專業課程是相對比較獨立的課程。并且隨著00后進入大學校園,這些充滿個性的學生面對以往教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帶有抵觸情緒。那如何結合我們的專業課程開展“潤物細無聲”式的育人教育成了很重要的任務。
2 課程思政現狀
(1)機械行業薪資待遇較低,學生從事機械行業意愿在下降。麥可思發布的2016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在月收入排名中機械工程師以4658元位列第28位。[4]2016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公布的結果畢業后從事制造業的為28.34%,雖然是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但僅比第二位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0.8%,而在2013年的就業報告中,從事制造業的畢業生比例為52.86%,從事信息、計算機相關行業的僅為9.64%。[5]相對于IT和金融行業,機械行業薪水較低。因此,如何讓優秀的機械專業學生能夠熱愛機械專業,看到機械行業的發展前景,并愿意為了推動我國的機械行業的發展而奮斗成了課堂上亟需解決的問題。
(2)目前的機械設計課程側重于原理和方法,幾乎不會涉及原理和方法背后的故事和人物。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之外,如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國家大工程的背后故事以及國家方針政策成了課堂上亟需解決的另一個問題。首先,這樣在迷茫的大學階段可以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明白為誰而學以及如何學。更可以避免學生現階段功利性的學習,學生往往會重點學習考試內容甚至是考試重點內容而忽視他們所認為不重要的內容。其次,可以激發出學生內心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帶動學生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祖國。最后,通過了解國家的發展政策和方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大學期間調整今后的發展方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課程思政內容
3.1 職業素養教育
職業精神的培養對大學生成長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對職業的認同感。機械設計課程主要涉及到通用零件設計的基本理論,如齒輪、軸承和螺栓連接等被廣泛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零件雖不起眼但一旦犯錯就會造成大事故。比如英國航空的BAC1-11飛機,因為固定風擋的螺栓比原配的小了0.1英寸,導致風擋爆裂,險些導致飛機失事。與整架飛機這個龐然大物相比,小小螺栓看起來貌似微不足道,但小小的螺釘里也有大大的“江湖”。因此,身為一名工程師,我們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高度的責任感和認真細致的態度。
3.2 愛國主義教育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機械工業仍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足。但這不應該成為競相追逐國外產品以及崇洋媚外的理由,而應該成為我們砥礪奮進和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要摒棄造不如買的觀念,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因如此,每一項技術實現突破的背后都有一群愛崗敬業和為國奉獻的工程師為之奮斗,這也是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的重要動力。
4 課程思政實施途徑
4.1 項目案例教學
作為一名機械設計的任課教師,自己以往的科研項目中,或多或少是跟課程內容相關的。在教學時,除了講解專業知識層面之外,也可以闡述下自己在做科研項目的心路歷程。比如本人在博士期間有幸參與了一項超級工程——海上風機的安裝。面對荷蘭公司2億人民幣的報價,中交集團聯合了上海交通大學和統計大學開發了一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裝方法,最終花費僅2000多萬。當然面對國內在技術的完全空白,我們與導師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刻苦鉆研,同時在安裝現場也克服了工作環境的惡劣、工期緊等困難,按時將設備調試完畢。最后在現場親眼看見高達100多米的海上風機安裝成功,內心的激動與自豪也是無以言表的。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刻苦奮斗以及在困境中的自主創新精神以及內心的自豪與驕傲傳遞給學生,鼓舞學生為了國家強大繼續砥礪奮進。
4.2 機械史和機械人教學
機械發展史有很多不畏艱難和不怕犧牲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這些事跡往往不為人知。在課堂上結合相關知識點將這些故事引入課堂,可以塑造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用于探索的勇氣和追求真理的決心。中國機械設計和制造技術曾在秦漢時期曾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世界機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到了近現代我國的機械設計非常落后,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才有了機械設計的起步,然而發展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距離尚遠。因此,通過機械史與國家歷史結合,也能更加真切的讓學生感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使學生更加明白身上所肩負的責任。為了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需要學生發揮不畏困難的精神,去推動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趕超世界發達水平。比如大飛機C919研制過程中,設計團隊長期奮戰在大飛機研制一線,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刻苦鉆研,解決了大飛機嚴重中的一系列問題,將中國的大飛機送上了藍天。我們國家正因為有許多這樣的人,才得以取得巨大進步,取得了現在的地位。
4.3 《大國重器》案例教學
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國重器》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夢想,鮮活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制造故事。與相對教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以普通工人視角的紀錄片更能打動學生的內心,也更容易激起學生內心從事制造業的意愿,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而且大國重器中包含了國產航母、高鐵和大飛機等眾多高端裝備。在這些裝備背后,是中國科學家及工程師一代又一代付出的努力。比如機械設計課程中不起眼的軸承,卻是工業制造的核心。雖然我國高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高鐵上的軸承一直是我國的軟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全部需要進口。高速傳動軸承具有高轉速、大載荷、強沖擊、長壽命和高可靠等特點,制作難度極大,技術被國外壟斷。為了實現國產化的目標,洛軸和哈軸等國內公司的工程師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在無數次失敗中總結失敗教訓,成功研制出國產化軸承。通過此例,使得學生明白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也使得學生更加深刻明白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5 總結
本文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從職業素養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兩個方面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了設計,詳細論述了從項目教學、機械史和機械人以及大國重器等3個方面對機械設計開展課程思政的途徑,以實現機械設計課程專業內容和課程育人的雙向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雖然現在機械行業環境并不是很景氣,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熱門產業有著一定的差距。但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讓他們感受前輩在推動中國機械行業進步所付出的努力、艱苦奮斗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決心,為培養當今、未來社會和經濟所需要的機械工程創新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 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3] 王光彥.充分發揮高校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國大學教學,2017(10):4-7.
[4]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http://www.bjdcfy.com/baogao/2015dxsjybg/ 2018-8/1247163.html.
[5] 2016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http://mec.xjtu.edu.cn/info/1079/7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