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梅
摘 要:在新的背景下,隨著傳統觀念文化日益受到關注,孝道教育也開始走進人們的教育生活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但是當前的小學思想品德中的孝道教育并沒有獲得我們想要的成果,并且有效性還有這一定的缺乏。對于提高孝道教育的策略應該時刻關注小學生的現實狀況,從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
關鍵詞:傳統孝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傳統孝道的教育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求促進中華傳統美德的發揚。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推動,當前我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家庭的保護和溺愛,從卻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理解父母的能力。
一、傳統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一)孝道是建設和諧家庭的需要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和諧社會的創建也家庭的和諧息息相關,然而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和諧家庭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對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美德進行大力弘揚和發展。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男女平等、勤儉節約、家庭和諧”為重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效實施就能夠為創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前提條件。孝道不單單是家庭的事,更對創建安和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當代的家庭中更要對孝道文化進行大力弘揚和發展,使我國文化道德的水平得到整體性的提高。
(二)孝道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校園也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當然校園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在校園里也有著長者和幼者,也要創建出和諧的氛圍,但是有的學生在家里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溺愛,并且將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的狀態帶入到校園中去,一旦這種狀況被打破,就會發生一些頂撞教師等不良現象。產生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缺少對子女的孝道教育的關注,并且學校的教育也不夠嚴格。所以進行孝道教育以及尊重老師的教育對于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構建和諧美好的校園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
(三)孝道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社會是否和諧穩定、國家是否能夠長治久安,全體人員的思想道德對這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老有所依”不只是依賴于國家相應的保障方式,還要求子女對父母、年輕人對年長者盡到應有的孝道,然而前者只是進行了物質上的保證,但是后者不僅具有物質上的保證,還有這精神上的保證。所以,在當代社會進行相應的孝道教育以及進行孝道文化的創建是極其重要的。
二、在德育教育中深入孝道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開展專門的講座并且與學科教學滲透相結合
在進行專門課程的教學時能夠更加全面性的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使學生對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得到充分體現,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自身孝敬父母的行為方式進行嚴格要求,促進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能夠更加具有條理性。在進行相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孝敬父母的教育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深入是德育教育的共性。并且在進行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增強深入意識。由于小學中的教材內容各種各樣,教師更應該按照學科教材中所具有的的特性以及學生的年齡和到的素養,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使用聯想的方式進行一定的想象,使用該觀察對比以及整理規劃等各種途徑對深入研究。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的更加深入的體會到當中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對父母的愛心得以充分展現。
(二)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滲透孝敬父母的教育
把小學孝敬父母的教育深入貫徹落實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不僅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因為學校的德育教育活動主要思想以及目標性都比較明確,因此有目的性的在豐富多彩的的德育教育活動中深入孝敬父母的教育可以讓德育教育的教育成效更加顯著。由于傳統孝道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有目的性的合理有效的對學生的現實狀況進行研究,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夠使教育教學的成果更加顯著[2]。
(三)家長與學校之間進行相互配合
對小學生所進行的傳統孝道教育不只是要求教師在學校進行相應的教育,與此同時更需要家長的配合。首先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科學性。進行這些教育從一開始就應該將心理學理論作為引導方式,要與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行為方式進行匹配,適當的進行引導,從而避免過于成人化。其次是要堅持實踐性原則。傳統孝道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是一種有著較高的實踐性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的重點在于實際行動,而并不是簡單的說教。再次是滲透性原則。教育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進行一定的滲透以及深入,不僅要進行相應的課外訓練以及課堂講授,更應該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以及手段不斷的在家庭以及學校之間進行深入。最后是堅持家校之間的相互結合與合作。進行傳統孝道教育一定要獲得家長的全力支持以及有效配合,促進家庭中的教育能夠進行合理有效的正確指導。
(四)提高小學生對孝道教育的重視程度
按照小學生不同年齡時期的所存在的差異性特征,對孝道可以進行分層次的教育,把思想品德課程中的關于孝道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再讓小學生只是了解到表面上的知識,而是創建出一個整體性的體制。讓小學生在基礎時期就可以對孝道有一個較為明確的了解,并且使用一定的衡量準則去強化教師以及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孝道教育的關注力度,同時也為評估學習成果規劃出均衡的審核標準,能夠讓學生在閑暇時間學習到與孝道相關的故事以及在生活中與孝道息息相關的事例,讓學生在空余時間里能夠對孝道的文化氛圍進行切身體會[3]。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對孝道所具有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以及精神品質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在全面性的了解到孝道的重要作用,能夠將孝道當做促進自身素養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以及途徑。
(五)讓孝道的內容和理解更加與時俱盡
孝道是中國倫理體系的起點以及道德的開始,是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的一項道德品質。在新形勢的背景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啟發式教學加以關注,這也就涵蓋了在教學內容上要按照學生所具有的的經驗以及學生所學習到的新的經驗過程,讓教學的內容能夠讓學生對其中的深刻含義進行更加深入的感受。對于進行孝道主義的教學而言,它的內容也不能是完全不進行改變,也需要進行一定的革新,包括對小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親身經歷,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對應該做的以及不該做的事情進行了解和掌握,這樣一來他們才會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孝道的含義以及進行孝道的方式。使孝道教育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于孝道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與小學生的自身經驗相互關聯,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主。
結束語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對人們生活領域進行改變的同時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小學時期正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他們之后的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孝道的教育對學生自身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璐. 新形勢下的小學生孝道教育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 2017(25):94-94.
[2]陳爽, 高穎愷, 潘毅. 小學生孝道教育的調查研究[J].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18, 29(1):164-168.
[3]張志宏. 論新時期小學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J]. 好家長, 2018(17):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