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益瑜 彭禮 彭立 劉帆
摘 要:本文以高職院校《出納實務》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探究了高職院校《出納實務》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并對其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高職院校;出納實務;產教融合;教學模式
產教融合是指校企合作背景下,把行業企業的生產與管理和學校的專業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辦學模式。《出納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性特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借助各項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熟悉出納實務相關業務流程,積攢更多的實踐工作經驗。
一、高職院校《出納實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存在落后的情況
由于社會對會計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大部分高職院校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低,無法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第二,采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一些復雜的課程內容無法進行多方面的展示,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出納實務》的課程內容,很多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第三,評價方式也較為單一,很多高職院校主要是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對《出納實務》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但是這種考核方式非常單一,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公平。
(二)沒有真正實現實踐課程教學
企業對財會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業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諸多高校財會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直接面臨著失業的境遇,這種狀況已成為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常態。究其原因是多數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成績,而忽略過程,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導致部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差、業務水平低。[2]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高職院校建立了實訓基地,但是由于資源比較緊張,學生進入其中實踐的課時非常少,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有限。同時,在學生進入實訓基地開展實踐學習時,大部分課程內容都是圍繞課后習題進行練習,或者圍繞某個簡單的案例進行實踐操作,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實訓課程的內容呈現出模塊化的趨勢,主要是對《出納實務》課程某個模塊的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但是并沒有將《出納實務》整個課程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實踐,導致學生無法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三)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有待提高
目前,高職院校雖然經過了多次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師隊伍素質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高職院校與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教師的福利待遇比較低,因此很多高質量的教師選擇留在普通高等院校任職,高職院校對于優秀教師吸引力不夠,導致教師隊伍的素質比較低;第二,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的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第三,一些教師教學理念落后,認為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僅僅需要在課堂中體現,不需要課下更加深入的指導,隨著會計政策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習內容都發生了改變,過去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
二、高職院校《出納實務》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尤其是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很多企業不僅面臨著國內企業的競爭,而且還需要與其他國外企業進行競爭,因此對各個領域的人才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尤其是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重要部分,對職工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第二,會計領域的知識更新換代比較快,受國家會計領域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因此要求會計專業人才能夠具有更好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從而能夠不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學生就業情況的需求
我國高等院校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每年有更多的應屆畢業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但是,企業的人才需求量并沒有明顯的增加,這就造成了學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企業的招聘人數有限,但是越來越多的學生競爭同一個崗位,所以會導致學生就業壓力變大,也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更加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等,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獲得更加合適的就業機會;第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在畢業時會受到企業的招聘限制,很多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能力方面不如高等院校的學生,同時還會存在985、211等高校等級的限制,導致很多學生沒有面試機會,更沒有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
(三)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尤其是提供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人才,才能夠更好地體現高職教育的優勢,獲得更多企業的青睞。所以,在開展《出納實務》教學時,采取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這是因為:第一,高職院校是為企業進行人才培養,那么培養出的人才必須要滿足企業的需求,而根據上文的論述可知,企業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希望學生能夠盡快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快速、高效地承擔起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需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需要轉變教學方向,面向企業需求開展人才培養;第二,由于現在多個學生同時競爭一個企業中的崗位,為了更好地突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就必須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快速適應企業需求的能力等;同時,高職院校采取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與企業進行合作,使得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及時進入企業實習,真正落實實踐教學的模式。
三、高職院校《出納實務》中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出納實務》是一門對于學生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學科,采取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以及適應企業的工作氛圍,提高就業競爭力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制定更加完善的實訓機制
在開展產教融合教學模式中,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實訓機制,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完善實訓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需要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擴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舉一反三的能力,實訓內容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鍛煉自身的能力;第二,完善實訓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第三,在完善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會計方面的教學專家、學者,甚至企業中的領導人員進行參與,從而更好地制定相關的實訓內容、實訓方式等等,也可以以企業中的真實工作內容為基礎,制定更多的實訓教學案例;第四,設置合理的實訓時間,很多大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具有充足的時間,進入大三大四后,需要忙著實習、考研等等,參與實訓的時間比較少,因此需要將實訓內容按照教學進度要求進行合理安排。
(二)創新合作模式
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是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更加深入,在該教學模式中,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都能夠受益,因此,需要更好地創新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讓參與者享受到更多的利益,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建立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機制,例如:高職院校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資源,讓企業可以通過嚴格的考核方式,選拔需要的人才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參與企業會計專業相關的項目;同時,企業可以將一部分會計工作內容進行共享,高校將這些工作內容進行提煉、總結,轉換為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實訓內容;第二,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宣傳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優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企業工作,認真完成相關的工作內容;同時,企業需要為學生安排導師,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工作內容,當學生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與導師進行交流,獲得更加專業的指導意見。
(三)改革教材中的內容
高職院校在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開展《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之后,需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更好地完善。改變教材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課程的課后練習進行更新,使其能夠更加符合教學模式下對大學生能力的鍛煉,課后練習需要與后續的工作內容緊密結合,具有更高的實踐指導價值;第二,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緊密關系,從而能夠利用實踐課程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又能夠利用理論知識為實踐課程的開展提供專業基礎。同時,又需要使得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之間存在不同,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訓練;第三,強化單項技能訓練。在基本技能教學環節專門設置專項訓練:出納書寫規范、點鈔技能、人民幣防偽技能、出納常用機具使用、現金業務處理技能、銀行結算業務處理技能、出納報表編制技能等,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實現“教中學”、“學中做”。[3]為其從事出納實務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第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相關書籍的學習,對課程的教材內容起到有效的補充,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實習內容的不同,進行更加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滿足企業對學生工作能力的要求。
(四)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
教師和學生作為《出納實務》課程的主要參與者,對于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開展產教融合教學模式之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提高《出納實務》教師的福利待遇,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加入到高職院校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在進行教師招聘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考核,選拔優秀的教師擔任《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第二,高職院校需要針對教師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更好地與學生建立關系,共同合作提高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效果。
四、結語
在分析《出納實務》教學現狀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我們要始終堅定教學創新改革的決心不動搖,以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為導向,在學校、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共同構建極具特色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對《出納實務》課程教學實訓機制、校企合作模式、教材改革、教師隊伍素養建設等內容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以更好地發揮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優勢,幫助高職院校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仇嫻,朱仁盛.產教融合背景下提升職業院校財會技能水平的策略[J].價值工程,2018,37(31):294-295.
[2]戴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與優化研究[J].智庫時代,2019(16):28+30.
[3]白文軍.提高《出納實務》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7(12):217.
作者簡介:
申益瑜(1991.11-),女,漢族,碩士學歷,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會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學。
【基金項目】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學校科研項目(編號:18Y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