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慧聰
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終身的發展與成長。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應試教育思想帶來的思維定勢,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上,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只是擁有一個好成績。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數學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展開一番敘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習慣;教學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在數學學習習慣上的養成與發展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掌握也比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并且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落實需求與學生的發展需求,使用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聽講習慣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要展開哪種教學活動,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注意聽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習慣是順利展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出滿足初中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繼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比如,在學習“銳角三角函數”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小測的設計上,對于“30度角的數值是多少?”這種問題,學生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我將問題反過來,讓學生回答“數值是二分之一的角是多少度?”等問題;再比如,在學習“正多邊形”這一節內容時,我直接向學生指明教學的目的,向學生提出問題“從正多邊形的定義當中,可以獲得正多邊形的哪些性質?”如此,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進而促進學生聽講習慣的逐漸形成。
二、分析習慣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課程,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有效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在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當中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幾個一般的二次函數,然后讓學生去觀察這幾個二次函數,并要求學生說出觀察到的特點和結果,并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接下來再繼續引導學生去觀察、討論、分析二次函數的圖像與二次項系數、常數項、根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圖像可以更快地得出正確的結論,概括出二次函數的性質。這樣,經過不斷地訓練,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促使學生養成分析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三、合作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有助于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在與人的交流互動中體驗數學的更多學習方法,并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知識的自主構建者。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比如,在學習“兩個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這一節內容時,我將學生分成三個人為一組,讓學生首先通過討論的方式確定每個成員要求和個人的責任,并且每個人負責一方面的內容,總結出兩個三角形判斷相似的條件,通過分工合作來達成預期的目標。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展示合作的正確規范,鼓勵學生展開有效率的學習,并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益,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養成合作的良好習慣。
四、應用數學知識習慣的培養
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讓學生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有意識地使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感受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節內容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知識背景:學校里的花壇是直角三角形形狀的,現在知道了其中兩條邊的長度,要在另一條未知的邊上擺上一排飾品,那么怎么才能根據已有的條件確定需要的飾品的數量呢?如此,就可以帶領學生經歷運用枯燥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樂趣,增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對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應用數學知識的習慣大有幫助。
本文針對初中數學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起學生思維發展的內在需求,建立起一套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發展的有效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自我。而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學生發展的一種必備品質,需要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只有促進了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才能真正地展示出初中數學課程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顧燕霞. 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7.
[2]柴改改.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