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珍
摘要:情感互動能夠優化教學效果,實施有效策略可以去除學生抵觸的情緒,打消他們認知的顧慮。小學語文教師組織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活躍思維、陶冶情操,這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來說會產生積極影響。另外,情感教育理念有效滲透,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相信,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展習慣養成以后,未來,一定有能力創造自己的美好新生活。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研究
引言: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更利于小學生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也方便教師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傳統教學模式不再適用,所以,語文教師應該發揮組織作用、領導作用,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后制定情感教育方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境創設、內容補充、閱讀引導等。使課堂煥發新的活力,學生認知水平提升起來,融入情感的語文教學才有現實意義,促進著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下面,筆者就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
一、學會創設情境,互動傳遞情感
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著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漢語言博大精深之處。讓小學生真正地理解一個詞語,在特定語境中啟發他們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是前提,多角度考慮制約因素,通過有效情境創設融入真情實感是關鍵。簡單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互動中傳遞自身的情感,借助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然后使用相關工具促進知識內化,順利實現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其實,創設情感的辦法有很多,比如視頻播放、音樂渲染等,都可以撥動著學生心弦,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成功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抽象內容直觀化,理論知識形象化,滲透情感的文本理解不失為滿足學生精神需求的好辦法[1]。比如,教師為了向學生傳遞情感,可以選擇恰當的語言,通過自己的神態、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更能影響學生,甚至帶學生進入角色。當然,情感教育的傳遞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掛圖、講故事等,但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情感傳遞是核心,其道具僅僅是載體,如果純粹為了創設而創設,忽略了情感實質,就會本末倒置。
二、探索語文閱讀,增強認知能力
通過閱讀體會文中情感,找到文章線索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而注重對于閱讀情感的培養是輔助學生情感教育的最有效途徑。既可以更好更深層次得理解文章,還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于世界和中國文化的認知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潛移默化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出優良品德[2]。比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中對于路途上的風景的細節描寫作為情感突破口,通過對“小溪”,“小路”的擬人化描述的探究,引出了雷鋒叔叔的英勇事跡,而全文又以尋找雷鋒叔叔的腳步為線索,順勢描寫了雷鋒事跡,那樸實又真摯的描寫顯得十分動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那一抹溫暖和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尋找雷鋒又恰恰道明了我們應該在精神上崇拜雷鋒叔叔,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雷鋒叔叔的優良品格,將助人為樂精神落到實處。文章中最后一句也道明了主旨和主要思想情感――終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一步步引導,要求學生感悟文章中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由此讓學生將雷鋒叔叔作為榜樣,倡導學生弘揚助人為樂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和端正的品行。
三、師生有效互動,改善課堂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是改善課堂氛圍的催化劑。情感教育能夠有效的利用情感因素,以營造良好、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該關懷小學生,班級是一個集體,而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以提高整體語文水平[3]。教師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將學生的情感考慮在內,以學生的視角準備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師生關系也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好壞,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條件,當遭遇問題時,教師應及時予以幫助,讓學生處于最良好的狀態。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表揚學生,不應對學生進行等級劃分,也不可給學生打上標簽,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另外,小學生的心理活動豐富,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增加與學生間的交流,在進行《虎王開會》的學習時,教師應該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勇于表達,以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師生關系更加親密、和諧。
四、引導課外閱讀,強化情感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也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讀物之一。教師可以適當地從課外閱讀中展開相應的情感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結合教材文本的內容,拓展學生閱讀對應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閱讀技能,深度挖掘課外文本蘊含的情感內涵,找出與教材文本情感體現上的不同,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文化素養的水平。比如,教師在講解完《匆匆》這一課程之后,要使學生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但往往學生對這種意識并不是很深刻。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更多關于珍惜時間的閱讀文本,如《和時間賽跑》《明日歌》等閱讀文本,讓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如此一來,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文本閱讀,且配合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意識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師承擔責任,提高語言技能
語言是帶有情感特色的聲音,語言可以通過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來傳遞情感[4]。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自己的語言技能,通過提高自身的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傳遞深厚的情感,以情感感染學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師的語氣態度生硬,那么就無法渲染文章中的情感,學生也無法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課堂教學只是傳遞刻板的語文知識,失去了語文教育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情感教育的責任,在提高自身語言技能的前提下,增加課程的藝術性,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內涵。
結束語
總之,對于小學的語文教學,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對于情感的教育。身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應該以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為基礎,努力加強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工作,指引小學生養成一個健康積極的思想,樂觀向上的情感,進而培養出更多健康快樂的小學生,為他們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2]曾志明.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2017(01):23-24.
[3]袁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05):77-78.
[4]尚茜蓉.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2017(08):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