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
摘要:防雷社會管理是政府賦予氣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由于防雷社會管理工作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而且這項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各級氣象部門任重道遠。本文從當前防雷社會管理現狀展開,針對防雷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防雷社會管理,現狀,規范,改進措施。
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開始實施。《氣象法》賦予了氣象部門防雷社會管理的職能。由于防雷社會管理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到社會經濟和生活秩序的正常進行,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國務院和中國氣象局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相繼制定了《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和《防雷減災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了防雷社會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防雷社會管理工作也對各級氣象部門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一、防雷社會管理現狀分析
1.防雷檢測企業的規范化管理程度不高
在日常的防雷檢查工作中發現以下問題,一是有些防雷檢測單位的檢測行為不規范,比如檢測人員檢測時不戴帶安全帽,出具的檢測報告內容有缺失等;二是防雷檢測企業之間出現惡意競爭,采取低價策略參與防雷項目投標,導致防雷檢測市場秩序混亂;三是受檢單位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往往選擇投標價最低的檢測企業開展檢測,而不是以檢測質量作為重要標準選擇檢測企業,一定程度上誘發防雷安全隱患。
2.防雷社會監管力量不足
防雷社會管理是氣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市、縣氣象部門防雷社會管理工作不能正常開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執法人員缺乏。尤其是縣級氣象部門缺乏專職執法人員,參與執法的屬于兼職人員。只有在兼職人員的本職工作間隙才能開展執法檢查,極大的制約了執法檢查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執法車輛難以保障。執法人員要外出開展執法檢查時沒有車輛可以乘坐。在城區執法檢查可以通過公共交通解決,但是大部分監管對象分布在路程遠而且偏僻的鄉鎮,依靠公共交通難以到達,大大制約了執法檢查的工作效率。三是市、縣兩級防雷監管對象數量多,再加上受制于人員缺乏和車輛難以保障,防雷社會監管難以正常開展。
3.防雷社會管理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在實際工作中,檢查人員遇到有些私營企業把防雷行政執法檢查和防雷裝置檢測混淆不清,認為防雷工程性措施到位,防雷裝置檢測合格,防雷安全工作就做好了,對于防雷非工程性建設不重視,各種防雷安全制度不健全。
二、防雷社會管理的改進措施
1.加強對防雷檢測企業的管理
一是針對防雷檢測企業檢測行為不規范的問題,氣象部門必須要制定一套針對性墻和可操作性強的規范或者制度來規范他們的檢測行為;二是針對防雷檢測企業惡意競爭的問題,氣象部門要引導檢測企業成立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制定一些行業章程來約束、規范檢測企業,逐漸消除惡意競爭,維持防雷檢測正常的市場秩序;三是針對受檢單位選擇價格最低的檢測企業開展防雷檢測,氣象部門要引導受檢單位切實履行安全主體責任,把防雷檢測質量作為優先因素來選擇檢測企業;四是氣象部門要加強對防雷檢測企業的考核和監督,每年對轄區的防雷檢檢測企業至少開展一次防雷檢測質量考核;五是氣象部門要探索建立紅黑名單制度,把防雷檢測企業的質量考核結果向社會公示,讓監管對象選擇檢測企業時具有針對性,進一步促進防雷檢測市場健康發展。
2.加強防雷社會監管
一是針對執法人員缺乏的問題,氣象部門要根據工作實際增加相應的執法人員,或者采取集中抽調各縣執法人員成立檢查組至某縣開展執法檢查,從而達到各縣全覆蓋;二是針對執法車輛難以保障的問題,可以采取城區內依靠公共交通,偏遠鄉鎮上加大經費投入,采用租車等形式解決執法車輛的問題;三是針對防雷監管對象數量多的問題,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開展監管工作;四是積極推進防雷社會管理多元化,與應急管理、公安、市場監督和旅游等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提升防雷社會管理的影響力。
3.加強防雷社會管理工作的宣傳
在日常的執法檢查工作中,執法人員不但要做好執法檢查,還要承擔宣傳任務。每到一個單位,都要向他們做好防雷法律法規宣講、防雷減災科普和雷災案例,切實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真正理解或者掌握防雷減災的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他救能力。
氣象部門要在“3.23”世界氣象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和“12.4”法制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網絡、微信微博、手機短信、戶外電子顯示屏甚至預警大喇叭播放、推送防雷法律法規和防雷減災科普,要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向更多的群眾講解防雷法律法規和防雷減災科普,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雷安全意識和雷災救險能力。
防雷社會管理是氣象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級氣象部門務必要要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充分防雷社會管理工作充分的保障,建立健全防雷社會管理工作各項制度,才能夠充分調動防雷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切實履行好防雷社會管理職責。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繼續完善“政府主導、氣象部門主管、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防雷社會管理機制,促進防雷社會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