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要:國家教育部2003年4月《數學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受到普遍的關注。 本文結合現在新課標實施的基本情況,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習方式的特點,結合實際的教學案例展現新的學習方式的優越性 。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生 ;?數學學習;方式;探究
1.前言
小學階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那么我們目前的小學教育現狀如何呢?傳統數學課堂的基本模式通常是以例題、示范、講解、作業為主。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的聽教師的講解、推導,課后完成作業,進而從事大量的機械性、重復性的練習。新教材對數學學習賦予了新的內容,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在教師的教學方法隨之改變的同時,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也必須適應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模式。若仍沿用傳統的學習方式 ,就達不到新課改的最終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探討新的行之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
2.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學習方法的對策研究
針對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涉及具體的學習方法、策略等,還應包括其學習是否具有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1讓學生“想一想”——自主探究
《新課標》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中注意挖掘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再現數學的抽象過程,這樣做對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創造力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
讓學生學會“想一想”,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學生不經過思考,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在上四年級下冊的《圓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半徑也有無數條這些抽象的結論,直觀感受結論的形成過程。通過觀察,讓學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概括出來,當學生發現自己的結論和課本上的相差無幾時,會有很強的成就感,學習的激情自然也會增添不少。
2.2讓學生“試一試”——實踐操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把現代技術作為學生數學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從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運用多媒體不僅解決了“課時不足”的難題,還使我有更多的時間留給我的學生去親自去“試一試”。
“試一試”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還是有關《圓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學生若直接從老師那里或是課本上得到直徑和半徑的關系,靠的是死記硬背,雖然說這也不難記,但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整堂課學生會學得很沒有激情,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去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學生就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試一試”來驗證自己的結論了。這樣學生對很多知識點就不易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同時“試一試”也讓學生體驗了實踐操作的快樂。
2.3讓學生“說一說” ——合作交流
“說一說”我指的是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還是以《圓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我將我們班的同學分為四個為一組的學習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請他在探究結束后代表小組做匯報發言,向大家介紹小組的探究歷程、交流實驗心得、數學猜想。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們在合作交流中不僅興趣高漲,而且通過組內交流發現了比較全面的數學結論,初步體驗了數學發現、創造的歷程,不僅認知結構得到發展,而且身心和品質也得到發展。正如他們自己所說:要“細心、認真、勇于猜想?!笨梢?,“說一說”能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2.4讓學生“用一用” ——聯系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苯處熞獎撛O條件,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決心。仍是以《圓的初步認識》的學習為例, 讓同學們說說生活中的圓,在檢驗了對新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讓其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慢慢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了“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3.思考與建議
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想一想”中學會自主思考;在“試一試”中學會實踐操作,鍛煉實踐操能力;在“說一說”中學會合作交流,體驗創新精神;在“用一用”中體驗數學,學會理論聯系實際。這些方法所帶來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耐心與信心,給自己和學生多一點時間。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們會尋求到更適合新數學課標的數學學習方式,學生將會學到更實用的知識,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會因此而更上一個層次。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當前課改強調的三種學習方式及其關系[J].當代教育科學,2003,(6)
[2]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 魏曉莉.信息技術整合帶來學習方式的變革[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9
[4] 鐘啟泉.G633.3/80,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