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婷婷
摘要:當前,隨著新教育理念的發展及新課標的覆蓋,初中教育正處于教學改革的關鍵期。信息技術因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逐漸推廣及普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初中教育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成為一門重要學科。本文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入手,分析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方法,并嘗試提出一些建議,以求為更好的服務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是中學新教育實施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何科學的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及新理念,成為了當代初中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內容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
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課程設計僵化,比如利用word匯編文檔,掌握一些基本的匯編語言等等,不能夠很好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沒有動力,不愿意認真操作,降低學習效率,影響了教學實際效果。
2、傳統教學管理相對不夠嚴格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一般是在機房完成的,相對于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在教室完成教學的課程來說,計算機機房能夠吸引學生的東西太多,計算機上會有很多的軟件、游戲等等讓學生不能認真的對待學習。而且,不同于教室管理,信息技術老師進行課堂管理難度較大,形成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自由散漫習慣,沒有真正的學習自己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
3、傳統教學忽視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初中,每個個體之間的計算機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是從小就開始進行計算機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因此,能夠在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得心應手,這一部分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掌握會很快;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在初中之間完全沒有接觸計算機,所以,到了初中,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要從頭開始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很慢。另外的一些學生就是界于兩者之間的,對計算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識,但是掌握程度并不好的同學。在開展傳統教學時,很難將講學內容覆蓋到所有學生,從而那些對計算機掌握不高的同學就會因為聽不懂,不會操作而失去了對計算機的興趣,如此造成惡性循環。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1、注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程自主性很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已經由傳統的“保姆式”輔導教學轉變為“引導式”服務教學,在為學生搭建好信息生活平臺后,就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2、注重學生協同意識的鍛煉
團隊協作能力是現代信息技術人員需要掌握的必要能力。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上,可以根據班級情況,將班級成員分成幾個小組,教師根據小組情況,合理布置信息技術作業任務,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合作協作平臺。特別是合理的設置一些僅憑個人努力無法支撐和完成的操作任務,需要幾個學生一起或學生和老師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分工和協作,建立了良好的團隊氛圍,既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掘
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創新思維的形成期和發展期。而信息技術領域的最重要能力就是創新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階段興趣愛好開始逐漸多樣化的特點,合理設置課程內容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廣度,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和鞏固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案例
1、生活式教學
信息技術不單是學校教育,當前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全覆蓋,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教學也不能局限于課本,要拉進信息技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信息技術學習更接地氣。比如說,要把教授的課程與網購、微信自媒體創建等內容結合起來,讓信息技術知識能夠快速轉化為生活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動力。
2、趣味式教學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探究式教學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此,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學,用趣味化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內心對信息技術的美感。比如,在課堂教學提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涉及到一些游戲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去交流,從而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真正的發揮出趣味教學的價值。
3、發散式教學
利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可以幫助學生以計算機為媒介,在電腦中構建模型,將想象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還原成現實。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水平和邏輯再現能力。通過發散性教學也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課堂上,拋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諸如“在Win10操作系統下,如何刪除一個文件夾”,學生可以自由回答,盡量搜集更多的解答方案,最后由教師做總結。
4、激勵式教學
初中階段,合理的建立激勵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提升有重要的效果。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改革上也要引入激勵式教學。例如,在計算機教學機中設計一個能在公共計算機上展示窗口,為每一名小學生建立一個獨立區域,用于每個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成果展示。每周或每一個階段,學生都可以把自己最新的學習成果或成績通過“展示窗口”來向大家展示,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關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
1、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
按照各個階段學生發展特點,科學制定初中生信息技術學習計劃,讓三年學習形成一個體系,比如,從系統操作學習,到使用辦公軟件、網站設計軟件,再到學會簡單的數據庫應用等等,要在教學上形成梯次。制定的計劃也要根據最先進最流行的技術進行動態更新調整。
2、要加強監管
在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夠任由學生完全自由的玩感興趣的計算機游戲或應用,而是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約束,并且通過引導,合理的推送有用的正面的知識,讓學生使用與學習有關的軟件。
3、重視不同掌握程度之間的學生進行交流
每個人的學習基礎不同,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對計算機有著不同了解程度的學生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的減少個體之間的差異。要盡量把學生按照基礎水平分出層次,采取分層教育法,獨立設計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提高,讓信息技術知識課程能更好的覆蓋全部學生。
結語: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改善,傳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也會逐漸的顯露出一些問題,教學工作者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從而為更多的培養出適合我國發展實際情況的信息技術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5(05):185.
[2]楊曉寧.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J].學周刊,2017(09):49-50.
[3]蔣志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1):111-112.
[4]蔡萬宏.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學周刊,2018(3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