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珠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及信息經濟的迅猛發展,先進的教育手段與教學方式融合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微課作為新型信息化教學的產物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相比于傳統的多媒體來說,微課的優勢更加明顯,具有新穎、靈活、便捷、高效等特征。將之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將抽象的生物知識以直觀可視化的形式出來,從而降低學生對抽象生物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出發,針對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番個人看法的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導入設計;實驗教學;課后復習
科技的進步及信息經濟的發展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進和更新提供了可能。以微課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因其自身特有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和認可。具體來說,微課是一種微型授課視頻,以多媒體為載體,將教學內容滲透其中,具有短小精悍、生動靈活等特征。將之與初中生物教學融合起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生物教學的效果。為此,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微課的有效運用策略,為枯燥的生物教學注入無限生機,使之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和風采。
一、運用微課進行導入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流程和環節。“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穎、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快速注意力,使其從課間活動的嘈雜環境和興奮狀態中回味過來,以積極的狀態投身于課堂教學中。而微課的運用則能很好地達到這一目的。為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借助微課進行課堂的導入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以“健康及其條件”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伊始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了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健康十條標準,從身體、精神面貌及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闡述了健康的標準,如對身高、體重的要求,對人站立時頭、肩、臂位置的協調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對眼睛、牙齒、頭發、肌肉等身體具體部位提出了要求。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并將各項指標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對照,看自己是否符合健康的標準。我也趁機圍繞“健康”這一話題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談談對于自己健康的看法和觀點,并順勢引入教學內容,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運用微課引入新課知識,將學生的目光成功吸引到了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又如,以“動物運動的方式”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伊始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展示了各種不同的動物,有在水里游弋的魚群,有在天空中飛翔的海鷗,又在水中撲騰著的企鵝,還有奔跑的麋鹿,追逐的獅子、獵豹等等,生動的畫面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也趁機引導學生從中觀察不同種類動物的運動方式,并順勢引入相關教學內容,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便將學生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了課堂中來,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有序地進展下去。
二、運用微課做好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直觀認識
初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本內容的學科,生動、直觀的實驗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認識,加深學生對實驗現象、過程的了解和認識。然而受課堂教學時間及實驗器材、場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教師不可能在每堂課上都演示實驗,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難題。而微課此時有了用武之地。教師可以將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而增強學生對生物實驗的直觀認識,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以“種子萌發形成幼苗”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時,教師可以以實驗的形式讓學生對種子萌發的過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然而實驗的時間跨度較大,在課堂上不便設計演示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實驗微課,利用微課將種子萌發所需的三種條件通過對比的形式展示出來,如有適量水分及缺乏水分的種子,有充足空氣及缺乏空氣的種子,有適宜溫度及缺乏適宜溫度的種子,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三種對比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對種子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有直觀、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如此,通過運用微課進行實驗教學,增強了學生對實驗現象、結果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了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介紹了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特征。鑒于大部分細胞較為微小,很難用肉眼觀察到,教師可以利用顯微鏡向學生展示細胞的各部分形態和特征。為了使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使用顯微鏡的具體操作流程,比如如何安放顯微鏡、對光、放置玻片標本以及如何觀察、收放顯微鏡等具體流程直觀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對顯微鏡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之后,又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了如何用顯微鏡觀察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即如何用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等相關實驗器材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及其他動物細胞的結構,將實驗的過程和步驟詳細地展示了出來,彌補了傳統實驗清晰度低、學生觀察視角小等不足,改善了實驗教學效果。如此,通過運用微課為學生展示生物實驗,增強了實驗展示的直觀性、清晰度,提升了實驗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使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改進和提升。
三、運用微課進行課后復習,提高學生復習效果
課后復習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往往也是令教師比較頭疼的環節。因而復習面臨一個透徹講解的問題,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再次對所學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然而復習的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講解所學知識。而微課的運用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將復習的內容制作成微課,在復習時通過播放微課再給予適當的現場講解即可,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以“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這部分內容為例,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活動后,我給學生制作了關于本課知識的微課,讓學生借助微課完成對本課知識的復習工作。在微課中,將本課涉及的主要內容即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等相關的內容呈現出來,并結合相關的資料和事例,讓學生深刻認識動物的這些行為,將課本中枯燥的知識以生動、直觀的形式演示出來,從而起到加深學生印象的目的。又如,以“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部分內容為例,完成本章節知識的講解活動后,我同樣將本章所包括的幾個小節的知識制作成微課,將每小節的主要內容呈現了出來,如男、女生殖系統的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昆蟲生殖和發育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等,并配備具體的案例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通過觀看便能回憶起所學知識,從而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如此,通過運用微課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優化了學生的復習過程和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復習效率,使生物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微課與生物教學的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促進學生深層次地了解生物知識,在優化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生物的有效運用策略,擺脫以往單一、固化教學模式的束縛,為枯燥的生物教學注入無限生機,為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虹.巧用微課,讓學生愛上生物——談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4
[2]歐陽芬.信息技術環境下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
[3]錢丹香.初中生物學經典實驗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