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篇文章當中,將闡述為什么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健康生活”,并相應的提出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核心素養的途徑和方法,給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讓他們懂得生命的珍貴,讓他們去學會珍愛生命,從情感與理性這兩方面教育來共同提升學生的人格,健全他們的個性,并且利用相應的職業教育規劃來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中生物;健康生活;探究
引言:
曾經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老師的職責不在于給學生們傳授知識,而在于去教他們如何做人;學生的職責也不在于讀書,而在于去學習如何做好一個人。” 還有其他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其實是一個培養人的過程,是一個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未來實現人生命價值的過程”。的確如此,教育的本質是在于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下一代優秀的社會接班人可是一個人如果只單純的掌握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去做一個人,那他是不能夠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因此,教育事業其實是一個呵護生命,培養生命成長的事業,老師不僅是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同時還是引領學生健康生活,健康成長的使者。
一、為什么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
在前些年頒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明確給出了“全面培養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其中包含了六大素養,具體涵蓋十八項要求,同時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這三個方面同時出力,意在高校的為祖國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而在這六大素養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我們今天提到的“健康生活”。同時,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當中,也明確給出了“高中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任務,是全方位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樹立起健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育人育德”這一要求。他要求生物課程的教學不僅僅局限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上,同時也應該拓展到學生未來所要面臨的社會發展以及個人生活,因此就需要生物課程從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以及社會責任這四個方面來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完完全全的發揮出生物學這門課程所獨有的特點以及育人價值。從新改對高中生物的要求可以看出,老師要改變傳統僅僅只給學生傳授生物知識和解題方法的現狀,要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更多的去迎合高中生物課堂和教育要求當中的生物課堂以人為本,關注生活,回歸生活,引領學生健康生活的要求。
在我們進行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什么叫做“健康生活”。健康生活其實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形式,他包括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未來的人生規劃。在這之中,他又涵蓋珍愛生命,自我管理,健全人格這三個基本要點,具體則是要求學生去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并且讓他們養成安全防護意識,形成自我保護能力,掌握最基本的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方法與技能。
二、怎樣通過高中生物課堂來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
(一)引領學生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生物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是不同的,他教給我們的知識更加貼近于生活,更加有助于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自己。認識生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整個生物教材當中的字里行間都滲透出進化的思想,生物教材在無形之中教導我們生命形式想要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就必須要不斷地進化,不斷的去適應自然環境,只有在不斷的優勝劣汰當中,我們才能夠屹立在這世界之巔,生存在這大千世界。在生物教材的第一課“分子與細胞”開始,學生們就走進了生物的殿堂,無限開始了解生命的本質,例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的生命歷程,能量的交換與供應,在這些行程緊細的生物知識教學之后,學生才開始了解到生命的本質。到后來生物教材當中的“生態與環境”,學生們在了解了生物群體以及個體,生命系統內部和外部的調節關系那我之后,學生們才開始認清生命活動的本質,學習到生命與環境的關系,最終讓學生們形成了最基礎的人與自然的發展觀念。學生由此走進了生命世界,可以一窺世界的真相。以上這些都是生物教材給學生們帶來的最初步的生命觀,這有利于學生們去感受生命,讓他們在后來的生物學習當中樹立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其實可以多多舉行生物活動,例如,在學習完細胞的癌變這一課之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行一場“生命防癌”的主題宣傳活動,讓學生們通過發傳單,辦手抄報,傳歌謠等形式來宣傳生物主題活動。老師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相應的生物知識,就可以讓學生們在整個高中的生物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們慢慢樹立起珍愛生命的觀念。
(二)科學的健全學生的人格
健全人格的定義為: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自尊自信,積極向上,足夠自制,能夠穩定自己的情緒,調控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具有較強的抗挫能力。毫無疑問,想要全方位的健全學生的品格與人格,生物教學就是一線陣地,而在一線陣地的最前沿就是“科學史”??v觀高中生物教材,我們其實可以發現有許多先輩生物學家,他們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失敗,無數次的從零開始,到最后的論證成功,這一過程都是非常艱辛的,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沒有他們的辛苦研究,就沒有如今課本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例如在生物課本“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中,不僅包括最基礎的生物知識,同時還記錄著對于細胞學說從建立到證實的過程。這些小故事其實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啟示作用的,老師其實可以在課堂上騰出一些時間來給學生們介紹這一段光輝的歷史,讓學生們知道人生如果想要成功,想要獲得輝煌的碩果,這一路上就必定充滿曲折,我們想要到達光輝的彼岸,就必須要擁有堅忍的精神,無私的精神,奉獻的精神。這些學說一次兩次可能對學生沒有影響力,但是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學生們都會被無形的灌以這些精神,讓他們在精神深處對這樣的人物產生崇敬,從而激勵他們奮發向上。
三、結束語
學生最終是要長大成人的,他們最終都要獨立的面對社會,努力的去面對這個世界。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道路,這條路上充滿挑戰,誘惑,壓力,競爭與挫折。如果學生在學校里面僅僅只學習到了知識,那么在這條路當中他們是無法走遠的,而唯有當他們學會如何去面對挫折,如何去迎接挑戰,如何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翱翔于天空,真正的闖出一片自己的世界,給國家,給人類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曹廣忠,生命 生活 生長[J],中學生物教學,2017
[2]: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稿)
作者簡介:張寧,出生年月:1992年12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職務/職稱:高中生物老師/中學二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