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捷 饒漸升 張珣 肖寧靜

關鍵詞 高校實驗室 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 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48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08
Abstract The safety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further improv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iming at creating a safe and stabl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work; management system
高校實驗室是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實踐創新的重要場所,在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及實驗室對外開放已成為常態,進入實驗室工作的師生及校外人員也日益增多。隨著國家對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發揮的效益越來越高。但近幾年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從南京大學甲醛泄露事件、清華大學爆炸事件、浙江大學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到近期北京交通大學爆炸事件等一系列實驗室安全事故也反映出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和隱患。[1]實驗室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后果非常嚴重,頻繁發生的實驗室安全關系到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教育部近日發布了《關于做好2019年高等學校科研實驗安全工作的通知》,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各高校的一項重要且須長期堅持的任務。[2]
1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現狀
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實驗設備儀器不斷增加,實驗室安全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根據國家對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要求,各高校均根據自身特點,探索了其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模式,但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缺乏頂層設計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滯后,缺乏與實驗室建設發展速度相匹配的管理政策制度;實驗室安全專項經費投入不夠,導致安全硬件設施不到位;實驗室安全教育意識淡薄,教育方式單一,安全培訓不系統等。[3]
2 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2.1 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
實驗室安全工作能否做好,落實管理責任體系是關鍵。建立學校-學院/科研平臺-實驗室三級管理模式,將安全工作貫徹全校,分解到各部門各層級,實現人人參與,人人有責。[4]為保障體系的建設與落實,我校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成立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分管校領導擔任主任,學校辦公室、教務處、研究生院、科研院、保衛處、基建處、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門參與組成。實行分級責任制,根據“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層實施安全責任制,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至上而下,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見圖1)。
2.2 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責
按照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各個層級管理職責,層層負責,層層落實,建立成體系的安全責任制。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相關規定,對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做出決策,履行監督,籌措相關經費,制定和完善學校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相關職能部門做好與實驗室安全的相關工作,如實驗室安全性評估及管理、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等硬件建設,確保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全面開展。各學院及科研平臺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實驗室安全工作,制定各項實驗室安全工作計劃,成立院級/平臺級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并落實本單位安全管理相關制度、組織實施安全工作計劃,確定各具體實驗室的安全等級,明確各實驗室的安全責任人。安全責任人負責各實驗室具體房間的日常安全工作。
制度建設是開展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構建符合校情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引導師生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使得實驗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5](1)各實驗室應根據學科特點,加強師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落實實驗室準入制度,通過相關實驗室安全培訓及安全技能考試后,方可進入實驗室。(2)建立實驗項目安全審核制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教學及科研項目進行審核,尤其是化學、生物、輻射等危險級別高的實驗項目應嚴格審核監管。(3)建立和規范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落實每臺儀器設備的責任人,堅持實驗室每日安全自查,學校每周進行安全抽查、每月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4)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制定機制嚴密、有效及時的應急預案,配備應急救援物資,定期組織演習,增強緊急事故應對能力,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能急而不亂、準確入位、運行有序、處置得當,確保人員安全,將損失降到最低。[6]
2.4 保障實驗室安全設施
在實驗室建設中,保障硬件設施建設是基礎。以前經費不充裕,很多高校都將實驗室建設重點發在了設備儀器的購置。隨著國家對實驗室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大,應將安全工作從源頭抓起,加強實驗室安全設施的規劃和設計。(1)擴大實驗面積,避免設備擁擠造成的安全隱患;(2)做好實驗室水電安全、通風、危化品管理、廢棄物排放、防輻射等設施的建設和改造;(3)具有潛在安全隱患的實驗室,須根據潛在危險因素配置消防器材;(4)完善應急噴淋、洗眼裝置、防護罩、警戒隔離、危險氣體報警等裝置配備;(5)安裝安防監控設備,做好安全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杜絕安全隱患。除了基礎硬件設施建設,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采用電子標簽、閱讀器等手段,對危化品進行跟蹤管理;安裝中央集成監控系統及報警設施24小時實時掌握實驗室安全動態。
2.5 強化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
實驗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知識匱乏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發生事故時就無法采取正確應對措施。應針對不同實驗參與者,分類別分層次進行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1)學校每學期對學生進行實驗安全教育,包括通識教育、安全制度學習等,學院每月開展專業知識安全教育等專題培訓,實驗室實行安全準入制,需熟悉實驗室環境,了解設備操作流程方可進行實驗室參與實驗;(2)定期開展安全演習,提高師生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3)通過舉行安全知識競賽、實驗室安全月、定期發布實驗室安全簡報等活動豐富師生安全知識,提高師生安全意識;(4)將安全工作考核納入各單位和教職工的年度績效考核、評獎評優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7]
3 結論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在推進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進程中,我校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建立合理的管理體系,保障軟硬件設施齊全,注重宣傳教育,形成了科學、規范、長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為師生營造了良好的實驗教學科研環境,充分發揮實驗室在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和“雙一流”建設中的作用,幫助學校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娟蓉.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430-433.
[2] 張雷生.高校實驗室安全重在預防[N].中國教育報,2019-4-9(002).
[3] 邵凱雋,孟軍,王世澤,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0):299-303.
[4] 任萌,段自超.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4-17.
[5] 黃坤,李彥啟.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280-283.
[6] 劉桂艷,謝乃新,趙競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3.
[7] 尹夢云.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探究[J].廣州化工,2019.47(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