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登
摘 要:拋錨式教學是強調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和協作學習獲得知識的建構一種新型教學策略。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在中職化學教學領域中,化學拋錨式教學的應用比較廣泛,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針對中職化學教學現狀及拋錨式教學策略優勢,詳細的拋錨式教學策略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對教師如何開展拋錨式教學,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具體描述。
關鍵詞:中職化學;教學策略; 拋錨式
中職教育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在過去傳統的中職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學質量和效果都不盡人意,還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因為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在臺上講解課本知識,學生則在臺下聽老師的講解,這樣枯燥無味的知識灌輸,十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拋錨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重新進行了定位,主要強調了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導地位,教師給學生講解課本知識,為學生指點迷津,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開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該教學策略的制定符合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策略的實施也符合新課改教學要求,該教學策略應得到教師的積極推廣和應用。
一、中職化學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狀況
1、傳統的中職化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只重視理論和結果,忽視了實踐和過程的重要性,采用灌輸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灌輸化學化學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以及在課堂上的活躍性去考慮對學生如何評價,在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教學,課堂質量和效果得不到到提高。
2、中職學生沒有端正對學習的態度,整體的基礎文化水平較低,沒有完全正確的學習方式,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且公式繁瑣的化學課程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無法樹立學習的信心【1】。
二、拋錨式教學在課堂中的策略
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促進學生互相之間的交流合作,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共同的研究和探討,這就是所謂的拋錨式教學。 相比之下,拋錨式教學的優勢顯而易見,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沿著以情境化的事件或問題為引導方向去構建知識。
(1)拋錨式教學主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開展高效的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2)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拋錨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更嚴格的要求。教師專業的教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除外,還要有設計創新教學活動的能力,建立師生關系,協調學生關系等。 教師在應用拋錨式教學策略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
三、中職化學教學中拋錨式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認清教師與學生扮演的角色
拋錨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 中職化學教師要認清教師與學生的位置,給角色做一個好的定位。教師還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有效的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積極主動去學習和探索新。因此,中職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效果。
(二)構建充實真切的教學情境
拋錨式教學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是創設教學情境。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設有感染力教學情境的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因此,教師要把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入到拋錨式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善于發現、挖掘、利用教學資源。例如,為什么自來水不適宜直接放入金魚池中養魚?為什么新建好的房屋不適宜馬上入住呢?為什么現在提倡使用無鉛汽油呢?利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有趣的教學資源引導問題,有效的強化化學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如此生活教學情境才會充滿教學意義【2】。
(三) 化學教學活動與拋錨理念緊密結合
拋錨式教學是教師把真實情境或時間的問題拋出去作為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在構建知識中進行探索和解決問題。 因此,教師在拋錨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化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光靠對化學知識的講解和討論是沒有實質教學效果的,化學教學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親手操作的機會,通過觀察實驗過程和反應,找出答案,掌握相關知識點。
(四)實現學習過程的目標
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優化教學效果是在中職化學教學中實施拋錨式教學最終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確定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結合教學素材和資源,有效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學生通過書本上的知識,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各項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實驗過程,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要完全熟悉掌握教學基礎知識,分析、歸納、總結出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化學學習。例如,溶液酸堿性的檢驗,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酸堿溶液能否使植物的花瓣或果實的色素發生顏色變化?通過實驗操作,去幾種植物的花瓣或果實,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浸泡;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滴入溶液,觀察顏色變化。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立有效合理的教學情境,必須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去實施拋錨式教學,確保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教學目標為中心。這樣的拋錨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對實現教學目標也有實質性的幫助【3】。
四、結語
拋錨式教學的提倡和實施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教學習模式,將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養全方面提高。 由于教師的失誤,導致中職化學拋錨式教學的實施進行不理想,學生無法更好的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分析定位角色、創設真實教學情境等方式,及時發現并加以糾正教學策略的不足之處,在反思中不斷推進拋錨式教學的應用,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蔣華.關于中職化學教學中拋錨式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刊·學術研究,2014,(02): 41.
[2] 柳煒.論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拋錨式教學[J].科海故事博覽,2012,(06): 15.
[3] 王明曄.關于中職化學教學中拋錨式教學策略的研究[J].職業教育,2016,(17):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