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莉
摘要:小學作文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學生的思想、情感、狀態等,是檢驗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指標,對于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說出口的話用筆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再出現“假大空”,寫作缺乏靈魂的現象。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則給教師帶來了積極的思考,推動著教師不斷優化教學,進行改革,探索適合本土學生的寫作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作文
小學語文作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攔路虎,給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知識帶來了困難,同時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挑戰。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寫作素材不夠等,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亟待教師解決。針對以上問題,語文教師結合教學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中融合生活元素、利用教學情景、組織學生實踐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現象,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進步。接下來。本文就圍繞生活、情景、實踐,展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探索,以促進學生的作文進步。
一、以生活為基石——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生活,在字典上是一個具有廣闊意義的概念,指的是人類生存過程中各項活動的綜合,包括人類的日常活動、學習工作、社交娛樂等,這就意味著生活是無處不在,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小到一片樹葉,大到一項工程,都在生活的范疇內。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寫作時,可以以生活為基石,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對現象進行描述,發表自己的觀點,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后,筆者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使學生在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之后,感受自然的魅力,意識到自然對人的重要性,能夠樹立保護自然的意識,做好合格的地球小衛士,在教學中為學生布置了環境保護類作文創作的任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如何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地球環境。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很快就與周圍同學進行了討論,分享了自己在上學途中、學校生活中所遇到的對環境不利的行為,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了對保護環境有用的建議,獲得了豐富的寫作素材,為接下來的寫作奠定了基礎。這樣,筆者通過立足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了清晰的寫作意識,幫助學生挖掘了有效的寫作信息,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形成了積極的保護環境的意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認識。
二、以情景為基石——加深學生寫作情感
情景,更多的指的是人們日常活動中的某一個片段,通過這個片段,人們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道理等。教師在教學中以情景為基石,可以將靜態的文字變化為動態的場景,使學生在場景的影響下,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這篇課文后,筆者為了讓學生理解《守株待兔》背后的含義,懂得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能心存僥幸的道理,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學生能夠通過努力獲得人生的價值,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守株待兔的動畫片,鼓勵學生對《守株待兔》這篇課文進行續寫,讓學生在續寫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寓意,結合動畫片知道了這篇課文描述了古代一個種田人在田間勞作時,偶然遇到一只撞在樹樁上的兔子,嘗到了甜頭,從此就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只撞在樹樁旁的兔子,結果不僅兔子沒有等到,田地也荒蕪了的故事,認識到人不能心存僥幸,而是要一心一意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帶著這樣的認知,學生很快就投身作文創作中,開始了自己的續寫故事。其中一位學生將故事的背景放在了現代,描述了心存僥幸心理的人在現代會遇到的情況,表達了對不勞而獲的情況的諷刺,獲得了其他學生的贊同。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情景,使學生獲得了動態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深意,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情感。
三、以實踐為基石——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實踐,是教師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大指標,通過學生實踐,教師才能夠知道學生學會了什么,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鼓勵學生實踐,使學生立足在實踐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運用,獲得有效的創作。
例如,在學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篇課文后,筆者為了使學生通過人物對話感受人物的特點,把握人物的形象,幫助學生從故事中提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讓學生懂得做事應專心致志,按時完成,不要拖拖拉拉的道理,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篇課文進行改寫,以對話的形式完成作文創作。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結合課文所展示的急性子顧客讓慢性子裁縫做衣服,但是一直沒有等到慢性子裁縫完成衣服的場景,對課文進行改寫。學生在寫作之前,先對急性子顧客和慢性子裁縫的語言進行了揣摩,感受到了急性子顧客急切的語氣和慢性子裁縫不緊不慢的狀態,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接著,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改寫,通過描寫語言對話,展示了不同人的性格特點,突出了人物形象,豐富了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實踐,為學生創設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想象力,獲得了語文學習的真諦,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
總之,本文通過在教學中融合生活元素、利用教學情景、組織學生實踐,展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探索,為學生的作文創作打開了教學的新局面,使學生看到了作文與生活聯系的必要性,讓學生懂得了語文學習的動態意義,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獲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也看到了自身教學的不足,獲得了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寫作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38-139.
[2]田曉蘭. 新課程理念引導下如何寫好小學語文作文[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3]張宇. 小學語文興趣教學在習作中的運用[A]. .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