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顯萍
摘 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最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可以在動手中發現科學原理,并且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養。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創建優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這門課程的積極性,能夠積極、自主地投入教學中,讓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動手能力;現狀;問題;對策
科學技術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科學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主要教學目標,在科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發現更多的科學原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并且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但是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堂仍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非常低,動手能力也比較差,所以要針對這些問題不斷地進行教學的調整,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目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低,并且不樂于動手,學生還是沉浸在傳統的教學氛圍中,習慣了教師講學生盲目地聽,這樣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學生只是學習理論方面的知識,而缺乏實踐聯系,導致其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在很多學生心目中科學這門課程可有可無,覺得沒有多大的學習意義,沒有學習的興趣。
2.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
因為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只是教師動手操作實驗,學生觀看,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導致學生對相關的科學原理概念比較模糊,不能深入地了解這門學科,只是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原理和現象。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對策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育理念改正為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且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小小賽車會”這堂課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去自己測量、記錄并且畫出路線圖,這樣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知識,并且對此知識點加深了記憶和理解,也明白了汽車的動力來自于哪里。通過自己動手,學生學會了自己去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對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優秀的素材,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不斷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引入更多的課外素材,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素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善于從課外素材中學到更多的科學原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激發學生愿意動手去探索原理的積極性。
3.在引導學生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學生動手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對所學原理現象進行不斷地觀察,從中發現科學的變化和過渡的現象,例如,在學習“魚兒生活的好嗎?”時,要讓學生去河邊觀察小魚真實的生活環境,了解污染的源頭是什么,怎樣治理污染,這樣不僅讓學生增長了知識,也能夠增強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能力,從而了解到學好科學這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在實踐和動手操作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4.教師要多維度開展課外的小實驗
教師要多多地開展課外的小實驗,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最有利的條件,因為小學生還處于懵懂的時期,對于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十分好奇,想要去探索,所以應多開設課外小實驗,因為這時候的學習氛圍是最強烈的,學生可以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敢于去動手操作。例如,學生在講解種子發芽過程時,教師可以在教室窗臺上放置各種各樣的花的種子,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觀察種子的發芽、成長情況,學生可以適當地給種子澆水、施肥,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探索到了更多的科學原理,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5、組織科學活動,豐富科學探究意義
其實,最主要的科學探究應該在課下完成,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在課下得到高效的提升。組織科學活動,帶領學生領會科學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發現一些有趣的教學現象等。特別是小學的科學實驗,很多都具有寓教于樂性,學生可以和父母或是自己的同伴在課下完成,這樣既延長了學習時間,又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樂趣。而且小學生群體之間的相互模仿性很高,形成一種愛好趨勢,就會“波及”整個班級。從一個小組開始,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科學探究成果,并展示作品,很快就能形成這樣一種學風,動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科學思維也得到系統性的訓練。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動手操作中深入地了解和認知這門課程,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吳文榮.科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生物學,200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