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暉
摘 要:教育歷來是立國之本,小學教師作為新時期接班人的引導者、創新知識的開拓者,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著眼現代的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很容易發現,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都應該與時俱進,協同發展。當今,由于國際競爭力、社會競爭力的日益激烈,我國小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環境也不斷變化。小學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思政教育的質量以及思政教育的走向,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品德的形成以及發展有直接的引導作用。本文旨在探討新形勢下小學思政教師應具備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思政教師;學科素養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師是知識和文明的傳播者,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跟前的頭等大事,意義重大。2919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政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高度闡述了學校開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意義,強調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 。也只有提高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的思想覺悟和學科素養,才能給學生的心靈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現就新形勢下小學思政課教師應具備那些學科素養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
(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就形成-一系列科學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首先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進而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
(二)堅定地信念
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堅持,沒有任何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有這種信念,我們就能夠在前進的過程中,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都不停下我的腳步,都能夠不被擊倒。其實我們遭遇了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堅定的信念都會讓它變成錘煉我們意志熔爐。小學思政教師必須要具有堅定地信念。
(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國民,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身份 。“祖 國”二字,讓多少人心中涌動激情,讓多少人眼里泛起淚花,讓多少人血管奔騰熱血。司馬遷說,“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孫中山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倡導愛國主義、表達愛國熱情是一-門必修課。可以說,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 小學思政教師必須要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思想品德教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
(一)對教育事業具有獻身精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千古名句,象征著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人名教師,作為青少年在科學殿堂的引路人,其奉獻精神正如用全部心血照亮學生的蠟燭。教師的奉獻是一種人格魅力,也是一種精神。2008年“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李桂林。他是一個平凡的鄉村教師,與妻子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在海拔2800米貧瘠的大涼山村小學支教長達19年。那里四面懸崖,唯- -的路就是用木頭支起的木梯長達幾十米,不僅地勢險惡,生活在那里的人也處在落后階段,與世隔絕。不用去想象19年有多長,單單想想那艱苦的條件一沒有床,經常挨餓,幾個月都不能洗澡,晚上睡覺還要冒著被野獸叼去的危險,生活拮據不堪,就讓人吃驚,更讓人感動!小學思政教師對教育事業應具有獻身精神。
(二)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
教師要有一顆事業心。教師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學生,向他們傳道授業解感。教師對學生影響往往是一生,言教說理身教于行。在生活工作中教師常要為人師表:說話講文明,衣著較嚴謹教師要處處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家長要經常溝通,向社會宣揚真善美,不向丑惡低頭,教育滲透在方方面面。教師憑著強烈責任心長期從事教育事業,不斷感悟并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漸成熟。
(四)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
關心熱愛學生是處理師生關系的基礎和根本出發點,小學思政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關愛每一位學生,是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熱愛學生是職業道德對教師的要求,它是愛崗敬業的組成部分。教師愛自己的學生要平等地愛,不能把自己的學生分出等級,要把愛的種子撒向每個學生。
三、思想品德教師應具備良好的人格素
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較為外向的性格、真誠、熱情。
教師的心理建康是教育整體素質和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和保障。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師良好身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心理上的健康會增強滋生的機能,進而促進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其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事業上的成就密切相關。教師的自身心理健康還關系著自身的幸福,還會影響著教師的人際關系,社會交往,家庭生活的環境和質量。教師也是人,也會有心理失衡,受到社會不良的人際關系的影響,情緒的不穩定等情況。這些問題不能有效地解決,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影響教師的自身生活和工作。教師具有較為外向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教師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教師也應真誠熱情的對待學生。
四、思想品德教師應具備良好教學能力素養
王崧舟老師說過:“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有四大支柱,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教師的詩性。”做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需要經常剖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針對課堂反饋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方案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達到最好效果。做為一名好的思政課教師每學期必須做到“五個一”,即①讀一本以上教育專著、②設計一篇優秀的教學案例、③上一堂全校性的研討課、④寫一篇課后反思、⑤撰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新時期賦予教育新的要求,賦予教師新的歷史使命。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思政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良好的道德素養、良好的人格素養和良好教學能力素養,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做新時代的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 朱小蔓.認識小學兒童, 認識小學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 2003 (8) :6.
[2] 黃正平.關于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 2009, 21 (4) :7-12.
[3] 教育部師范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7.
[4]李偉健, 汪磊, 武俊儒.論教師專業的核心素質[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3, (18)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