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娟
科學的進展日新月異,正如紀錄是用來刷新的一樣。我們祖國每一天都走在刷新紀錄的康莊大道上。建國70年,是祖國不斷奮進的70年,也是各項紀錄不斷刷新的70年,教育紀錄的刷新更是日新月異。下面我從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學經歷來談談教學工具的更替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
一、一板變多板,容量大增添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使用的現代教育手段更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輔助條件。作為教師都知道這個重要性,然而,客觀辦學條件大大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思路。1993年剛畢業時,我們被分配在鄉村小學,那時“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就是我們所有的教學裝備。年輕的我們多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傳給學生,但是苦于裝備簡單,無法實現美好的愿望。我們只能想辦法,找路子,以求能解決教學帶來的困境。那時那地,要想補充課外知識,只能抄。老師一筆一劃抄在黑板上,學生再辛辛苦苦抄在作業本上,既耗時又浪費精力。尤其是語文,抄了三分鐘的題目要求,不到一分鐘就答完了。為了增加課容量,老師們群策群力,想到制作教具。由此,小黑板、紙黑板、小木條應運而生了!這些自制教具的使用,使課堂容量增添了不少。盡管如此,還是不能實現教師的夢想,也難以滿足優秀學生“吃飽吃好”的求知欲。有些教師還自我調侃:我們的課堂成了“一板一板又一板,板板都是題海戰”。
后來,在當時算作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暖暖春風一般來到了校園——簡易投影儀投入使用。我們帶著對新事物的好奇與渴盼開始學習使用。只是,這投影片需要教師自己制作。因為購買太昂貴,而且有些內容買來的投影片上也沒有。我們就只好自己制作。先是用特制的硬筆在買來的空白投影片上寫寫畫畫,后來,不知道哪位老師發現,直接用黑色鋼筆寫在干凈的玻璃片上也可以。這一發現給老師和學校都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對學校而言,鋼筆、黑墨水和玻璃片比起特制的硬筆和投影片來,既經濟又實惠;對于老師來說,在玻璃片上寫字,也方便省時,而且還可以重復使用。
投影片的使用讓我們感覺到教育進入了新時代,極大地節省了課堂有限的時間,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課堂容量。教師課余辛苦了,學生課堂受益了。
二、投影換遠程,形象又生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上師生對更為先進輔助教學用具的需要更加迫切。記得最清楚的一堂課就是教學《曹沖稱象》。無論我怎么給學生講解,有很多孩子也想象不出曹沖是怎么利用水的浮力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無奈之下,我畫了簡筆畫,但是學生還是無法理解。那時那刻,多么希望能有一種能播放動畫的裝備來給學生展示呀!
我找遍了所有的投影片,無論是教師自己制作的,還是學?;ㄥX買來的,都沒有我想要的那種效果。我把自己的困惑說給同組的教師,請他們幫忙,可是大家都無能為力。于是,我們又期盼著能有一種像電視上動畫片的那種物件產生。
幾年過后,我們的希望變成了現實——遠程教育如一場及時雨一樣進入了學校。我們利用遠程教育把一些優質資源恰當地運用在課堂上,一些原本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一下子變得具體可觀可感了。還是上《曹沖稱象》這一課,學生起初仍然無法理解曹沖稱象的原理,當我把遠程教育課堂中曹沖稱象的動畫課件播放給學生時,他們一下子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三、課件大升級,隨心又如意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高科技教學手段也進入了學校。尤其是網絡的開通,使得教師們可以到網上去下載一些制作精美的課件來使用。那時的課件幾乎全是單純的PPT。開始時,我們只是純粹地使用網上的課件,下載下來后直接使用,因為我們不會修改,感覺無從下手。后來,有許多次都感覺其中有很多內容不適合我們的學生,畢竟有地區差異和學生的已有基礎知識的差異。
正在我們一籌莫展時,學校分來了一位電腦技術較高的老師,她不僅會修改課件,而且還會自己制作PPT課件。我們都非常佩服她,把她當個寶,向她請教修改和制作課件的技術。原來,PPT課件是最簡單的。無論文字還是聲音都好處理,但是,要能用動畫來演示就難了。于是,我們又學習利用FLASH軟件制作課件。從PPT到FLASH,課件升級了,學生老師受益了。課容量增大這是無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精美的圖片和形象的聲音圖像資料,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極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些憑借語言和圖片無法說清楚的內容,借助課件輕而易舉就解決了。
比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采用畫簡筆畫和示意圖的方法,學生也很難理解,即使加上肢體語言,學生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播放按照課文內容制作的FLASH動畫課件,就一目了然了。學生看著課件中的火車頭噴著濃煙,先是往上拉,后來又往上推,一下子豁然開朗。
當然,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無論農村學校還是城市學校,班班有白板,校校信息化已不是問題。對此,教師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化教學媒體,也在不斷地學習,運用,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應用能力。從PPT到FLASH再到希沃5,既是教學工具的大飛躍,更是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大飛躍。尤其是希沃5的使用,不僅繼續延伸了形象、直觀、大容量的效能,而且使原本僵死生硬的課件,變得人性化、實在化,可以隨時修改、記錄,以便下次高效使用。更好的是還可以在上邊批畫,告知學生哪是重點內容,需要加強記憶,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變得醒目,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效果。
四、網絡進校園,共享大資源
世界經濟學家說:“不管你現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須要迎接互聯網,然后適應互聯網,除此之外你別無選擇”?!昂却嬷禾煅娜舯揉彙庇蓧粝胱兂涩F實,多媒體網絡也把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聯系了起來。校園局域網的建立使班班通、校校通不再是夢想。比如,在班隊會課上,我們隨時可以引進其他班的教學情況,既啟發本班學生的思維廣度和寬度,也促使學生在比較中勵志進取。
“人人通”、“和教育”家庭教育資源相機進入學校,教師和家長利用其中的教學資源,依據孩子的特點選擇使用。例如:“直播課堂”和“在線學習”專欄,可以幫助因病請假耽誤課程或者上課沒有聽懂的學生學習,尤其是那些學習基礎差、反應慢的學生進行二次學習。還有“教學工具”專欄,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時隨時查閱一些需要的資料,真的是家長學生同學習齊受益。
當然,教師也可以把學生難以掌握的教學難點重點內容,制作成微課或視頻,利用網絡發布到班級群里,供學生重復學習,以達到理解掌握熟練運用的程度。
總之,建國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工具和手段在不斷更新,最大限度地服務學生,服務家長,造就人才??梢哉f,從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就可以看出祖國的奮進路程。我們相信也期盼,電子課堂在不久的將來能走進每一個校園,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孩子的待遇,祖國各地的學生都會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同步學習,同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