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啟
摘? 要: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是學生要重點學習的部分,也是教師的教學重點。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單是在教師專項教學中得以提高,更是要通過在日常學習中不斷的積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應從多方面開展教學。首先,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活實際,深入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通過增加知識的積累來提高寫作能力;最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經歷來豐富學生自身的寫作素材。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探究;有效策略
學生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也就因此肩負了更加艱巨的教學任務。為了培養小學生形成學科意識,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在教學策略上呈現邊教學邊完善的逐漸上升的趨勢。教師不應僅僅依據教學大綱中的內容被動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帶入語文教學的始終,在整個教學階段都在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寫作能力的重要性。為了踐行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教學,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進行了深入研究,歸總了以下幾點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深入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還不懂得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也不知曉什么叫做學科觀念,更不用說提高專項的寫作能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現狀對其進行語文學科的專業教學指導,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始,不斷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以此為前提,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其中有效可行的就是教師采取深入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意識到寫作并不是很難實現,就算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領略到寫作的魅力。只有讓學生在寫作方面引起好奇,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教師才能更好的在課堂上落實語文寫作教學的計劃。
例如,在“習作:看圖畫,寫作文”的訓練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漫畫,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本身就很強烈,教師要想辦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那么看圖寫作就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畫,詢問學生畫中有什么人,畫中的人在什么環境下做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將這些都記錄下來。教師將大致方向為學生鋪墊好,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內容展開擴充,使之變為一篇小作文。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應叮囑學生不要有抄襲行為,寫出自己所看所想。在寫完之后,學生之間可以交換習作來讀一讀,互相指出對方的精彩之處,同時也要注意閱讀的內容有沒有跑題或者是否有錯別字等等,并在習作下面給出修改意見。
二、閱讀課外讀物,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幫助學生在課堂時間內提高有限程度的寫作能力,積累語文知識的多少,還是要取決于學生對日常學習的知識和課后的閱讀量的把握。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是可以觀察到的,但是課后的學習卻要依靠學生自身的努力。針對此現狀,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讀書角或者組織學生課后看一本好書,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在課上開展讀書研討會,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的形式將書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文章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課后的學習狀態,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可以適當課外閱讀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習作:我來編童話”的練習中,學生要根據教材中的詞語來編寫一個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寫完后還要認真檢查,最后還要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不難看寫出學生閱讀課外書本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學生對課外知識掌握得足夠豐富,才能寫出一篇精彩的童話。許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課內知識都沒有掌握好,哪還有時間來閱讀課外書。依照他們的想法,讀課外書就是在做無用功。實則不然,學生多讀一些有益的書本是利于培養自身寫作能力的。學生每天學習的時間很長,家長可以獎勵學生在休息的時候看一看課外書,比如《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這種充滿幻想色彩的故事書。久而久之,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
三、組織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應組織學生不定期開展戶外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寫作中更加貼近實際,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學生在進行寫作部分的課后作業時,他們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或者說他們還沒有將自己想法完整表述的能力,以至于這一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總是采取在作文輔導書中摘抄的做法。為了糾正學生錯誤的寫作行為,同時也為了踐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深入日常生活,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找到適合的寫作素材。實踐活動可以有很多種類型。比如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春游、游覽觀光動植物園或者進行室外運動,學生通過親身感受能更好地把握對寫作主題的理解。
例如,在“習作: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同到戶外去尋找學生自己喜歡的植物。與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來寫一篇小作文相比較,組織學生到戶外去觀察才是更好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預先告訴學生從名稱、形狀、顏色、氣味以及其他的特征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學生在進行活動時才會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學生將了解到的要點都記錄在紙上,在寫作時對這些細節進行整理和總結,通過自身的真實觀察去描寫植物,據此才能將更好地完成一篇優秀的作文。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基于現代教學現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已是迫在眉睫。就學生而言,寫作能力不是天賦,而是靠在文學知識和素材上的日積月累,是對生活和人生的更高層次的認知,語言的華麗或是樸實并不能決定文章的好壞,學生只有運用真情實感才能寫出一篇出色彩的文章。教師要從生活實際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從各個方面滲透關于寫作的知識,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寫作的意識,進而再通過專項訓練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宋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164.
[2]劉清.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提高研究[J].才智,2015(06):107.
[3]朱德龍.淺談如何采用多樣化式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J].才智,201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