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林
摘要:識字、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載體。本文從識字、閱讀等視角,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無痕滲透進行了探討,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德育又要講究方法,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生硬的說教,要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對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滲透德育教育進行了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本文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總結了在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一、創新識字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時代來臨,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查到不認識的生字、生詞,整個大的教育環境之下,導致現在的學生不再重視識記漢字,也鮮有學生可以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然而漢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漢字都蘊含著深刻的意義,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在解析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做人,學會說話,學習做事。
然而傳統的識字教學以筆順、筆畫、間架結構的分析為主,學生是通過反復書寫、機械訓練的方式來識記漢字的。學生學到的只是漢字的形,卻并沒有因此而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采用了圖片法、兒歌法、順口溜、故事法、游戲法等進行識字教學方法的創新,不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感受到了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以“鳥”字為例,當教師把鳥字與小鳥振動翅膀飛翔的圖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學習時,學生們會驚奇地發現,那橫斜鉤不就是小鳥的身體嗎?那一撇、一點不就是小鳥的翅膀嗎?此時教師再用多媒體或白板為學生動態展示“飛”字的字源,相信在教師講解字理的過程中,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組合中,會有效激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二、閱讀中析品關鍵詞句,實現德育滲透
部編版教材中選擇的文章有很多都揭示了做人的道理,而且文本中一些關鍵字詞句會直接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為學生樹立某種榜樣,或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關鍵詞進行賞讀品析,從而使學生在理解詞句意思的過程中,接受一定的教育。如《寒號鳥》這篇課文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本文以民間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的道理。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對文本首先進行整體感知,了解文本大意: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喜鵲勸寒號鳥趁著天晴,抓緊時間做窩。不然現在懶惰,將來一定會難過。寒號鳥沒有聽進去,最后被活活凍死了。然后教師針對文中關鍵句“趁天晴,快做窩。現在懶惰,將來難過”展開探究性學習,在品析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為將來打算,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要用勤勞的汗水澆灌幸福生活之花。
大家都很清楚,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還受到了父母長輩的溺愛,因此他們大都對勞動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品析關鍵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勞動的重要性,在促使他們深化對文本主旨的理解中,使他們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三、閱讀教學進行拓展,積極滲透德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語文”觀逐漸深入人心,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具開放性,也為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創造了契機。《我不能失信》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學生自讀結束后,為了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我設計了“誠信”這一議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談談各自的看法。在小組討論中,大家達成共識:“誠信對于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立足是相當重要的。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我們必須具有誠信的品質。從閱讀的一組系列文本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須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否則,勢必會失掉人心……”通過這種課內拓展的形式,學生們在課堂討論中已經擁有了豐厚的收獲,但40分鐘教學時間有限。為了增加閱讀量,我還要求大家利用業余時間,上網搜集與誠實守信有關的資料,通過課外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或文章,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誠實守信的理解,并寫出一篇有質量的讀后感。拓展閱讀實踐告訴我們,拓展閱讀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使學生習得語文知識的同時,我們也不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部編教材,總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無痕滲透的策略:一是識字教學創新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滲透;二是閱讀教學抓住關鍵詞句,實現德育滲透;三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拓展,積極滲透德育,期待能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教育實踐帶來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倪菊英.細雨潤物愛無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49-50.
[2]牛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及途徑[J].甘肅教育,2017(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