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要:在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森林是國家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與國家經濟命脈休戚相關,對我國經濟發展有推動性的貢獻。在森林資源管制方面,政府一直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而對森林資源的栽培和利用須兼具現代性、可持續性的特色。本文結合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進行分析,對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森林經營管護
前言:
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難免會破壞生態環境,而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居民生活水平也發生了質的飛躍。過去因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問題至今仍在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沙塵暴、洪澇災害等自然災害屢見不鮮,這其中的主導因素即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提升我國森林植被覆蓋率刻不容緩,而植樹造林是其根本,森林經營管護是其必要手段。
一.植樹造林技術方法論
植樹造林離不開因地制宜,在實際操作中分析土壤及外部環境狀況,根據不同的造林方法及植物生長特性選擇適合的生長環境,能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以下針對不同造林方法進行分析介紹。
1.1直播造林法
提升森林植被覆蓋率,直播種造林是直接并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一旦種子成活,其成果最為卓著。這種方法對外部環境要求較為嚴格,首先要保證土壤的含水率與肥沃程度,其次要保證外部環境的穩定性。播種前,種子需經過嚴格消毒以提高其抗病能力;播種后,需時刻防御鳥獸等動物的襲取。
1.2 分植造林法
分植造林法是選擇繁殖能力強的母樹,截下其豐富營養的部位,如干、枝、根等作為新生幼苗植入土壤中,既省去了培育幼苗的時間和成本,又能保留母樹強大的優良基因。這種方法對操作技術要求不高,僅需選擇營養及水分充足的土壤和適合的環境,在春、秋兩季種植即能保證幼苗的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幼苗的存活率與母樹的分布面積呈正相關關系,因而應選擇母樹分布面積廣的區域進行栽培。
1.3 幼苗栽種法
幼苗栽種法是將一株完整的新幼苗移栽到指定地點,這種方法要求保留幼苗根系的完整性,并保證土壤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以提高幼苗在新環境中存活的機率。幼苗雖處于植物萌生的初期,但已是一株有抗病能力的完整樹苗,其適應性及穩定性極佳。這一技術在實踐過程中會受到運輸、地理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只適用于部分具有切實可行條件的地區。
二.森林經營管護措施簡析
2.1 加大林業立法
首先應提高林業的立法力度,建立并健全森林資源經營管護的法律體系,政府可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符合地方特色的林業管護法,將林業保護的責任落實到地方政府。其次,加大林業法規的宣傳力度,致力于提高群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和思想覺悟,令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森林經營管護的行動中,從源頭上降低森林的破壞率。
此外,還需對天然林的保護力度做出調整,設立獎罰分明工作制度以調動林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每一棵小樹都能受到庇護。領導要有做好榜樣的精神,從整體出發,著眼于全局,全方位加強森林資源的經營管護。
2.2 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
為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勢在必行,需要相關的從業科研人員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工作,讓員工定期參與植樹造林的培訓與知識講座,了解最先進的培育技術與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法。與此同時,著力于完善森林保護制度,健全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將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明確每位員工的責任。根據每個地區面臨的不同問題,實際問題實際分析,務必貫徹實施天然林的保護工作。
2.3 堅決打擊破壞活動
在森里經營管護措施中,先建立健全保護管理制度,打造森林防護網絡管理系統,樹立有罪必罰、有功當賞的法制形象。政府在當地大力開設打擊犯罪分子的專題活動,讓全民參與打擊破壞森林活動,并根據法律嚴懲破壞森林的相關違法人員。通過這一系列的專項活動,意在民眾了解到政府保護森林資源的堅定立場。
同時,工作人員須積極參與保護森林的活動,除了一些必要的警示標語,需對珍稀樹木特別保護,作出標示警告,力求多角度保證森林植被的多樣性。
2.4 建立安全防火工作機制
森林防火是事關社會民生的大事,因而做好防火是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管護之根本。火災不僅對森林具有毀滅性的破壞,還危及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安全,必須嚴格執行落實該項工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
第一,完善森林防火體系,建立有組織、有紀律的防火篩查小組。各區域對防火預警實時監測,特別是在火災頻發的春秋季,力求做到信息暢通無阻,不放過一絲野外火源。依法嚴懲因失職導致森林火災的相關人員。
第二,建立專業、訓練有素的防火隊伍,定期檢查、維護、更新救火工具,樹立科學、理性救火的思想。將救火工作與人民群眾結合,營造安全第一、全民參與救火的社會環境,全面提高森林救火的水平。
第三,全面普及森林防火的相關法律常識,貫徹實行森林防火的教育工作,意在提高全民森林防火的法律意識。同時須深究森林火災的起因,加強由個人失職或操作不當引起火災的處置力度。
2.5 科學使用植物源殺蟲劑
植物源殺蟲劑是一種對人體、牲畜都無害的安全殺蟲劑,廣泛適用于室內外的植物。其原理是運用植物體內的特殊物質侵殺植物蟲害,這種特殊物質含有生物堿與精油,生物堿是一種有機物,含有氮與胃毒,而精油在植物體內呈中性或酸性性質,因其產生蒸餾作用而讓蟲害拒食。植物源殺蟲劑具有優異的自然分解性能,且不產生抗藥性,是防止植物蟲害的有效手段。
2.6資源利用與生態計劃
森林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與社會的發展一脈相連,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工程計劃應并道而行。資源再生的速度優先于開采速度,這需要科學的開發態度,技術革新與植物造林兩手抓,從根本上減少森林資源的浪費,以理想的方式實現生態平衡,提升森林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推動社會經濟的同時保護森林資源。
野生動物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森林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可輕視。因此須防止人為的獵殺,加強對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力度,還需建設適合其生存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三.做好合理栽種科學培育的工作
3.1 退耕還林
開展退耕還林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有節奏、有規劃地針對因耕地造就水土流失和沙化的區域因地制宜恢復植被,這是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之根本。退耕還林需發展與保護并行,一方面提高退耕還林者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遵循自然規律,注重實效。
3.2 撫育幼苗管理工作
幼苗自然成長過程與人類幼兒階段類似,同樣需要精心呵護,其萌芽、生根繼而進入快速生長的過程,須提供充足的水分、養分、光照等優良的生存環境,方能使幼苗的存活得到保證。
四、結語
森林是一個有調節能力的系統,其蘊含的價值舉足輕重。過去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造成的經濟與珍稀自然資源的損失不計其數,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的實行有望恢復生態系統,彌補過去經濟發展遺留的歷史問題。森林孕育了生命,其重要性等同于人的生命,將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管護重視起來,堅守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臧林彬.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 2017(6).
[2]李橋.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及應對策略探析[J].民營科技, 2017(6):217-217.
[3]陳宇.黃春香. 園藝植物害蟲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