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霞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注重實驗的學科,有很多的物理規律和物理現象都需要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加以論證。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工作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進而引發學生的實驗興致;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而加快教學的信息化構建,開展具體的實驗活動,進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情況來看,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中有不少的教師以物理實驗活動的開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為由而不組織學生展開物理實驗活動,進而導致在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完全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另外還有些教師對于一些物理實驗,只是簡單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將一些物理實驗活動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完全忽視了物理實驗活動的重要性。面對這種情況,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該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成效:
一、豐富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實驗興致
很多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得到過程中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積壓的問題越來越多,致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的困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學習和探究興致就會降低,嚴重的甚至還會讓學生對于物理這門課程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而作為初中物理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愉快的教學氛圍,進而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致,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一課當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小組協作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以三到五人為一組進行分組,并把同一小組的學生安排到一起。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一下該如何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進而讓學生對本次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就“如何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該利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進行測量”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小組內的合理分工和協作,進而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開展具體的實驗活動,進而去驗證這些答案的正確性。
二、改進教學模式,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的深入和踐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其不僅極大的節約了教師在組織開展實驗活動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為此,教師在展開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予以重視,通過加快實驗教學的信息化構建,進而推動對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優化。
例如,在“電阻的測量”實驗當中,由于電阻的測量的實驗具有一定的難度,且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在本次實驗當中借助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教師不僅可以把本節課當中需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制作成PPT,利用PPT課件的優勢對這些內容進行梳理和優化,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優勢,在網上搜集一些有關本次實驗的視頻分享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觀看,進而讓學生對本次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有所了解。這樣一來,極大的縮短和實驗活動所耗費的時間,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成效。
三、開展實驗活動,提高實驗教學的成效
想要讓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就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驗教學。通過開展具體的教學實驗活動,進而提高教學的成效。為此,我們的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工作時,應該結合課本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計實驗活動,并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的參與,進而讓學生的實際動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某些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電流的測量”一課當中,教師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根據課本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具體的物理實驗活動。在本次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三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自由結組。接著,教師可以將“電流的測量”的具體實驗步驟給學生進行演示,并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進行操作。然后,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自由的進行本次實驗活動,并在實驗的過程中找出電流大小與電器的工作狀態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可以對不同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搜集和歸納,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本次實驗活動中有哪些收獲。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初中物理課本當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過于的抽象,其中很多內容都需要展開具體的實驗加以論證。為此,教師需要通過開展具體的教學實驗活動來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準。此外,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工作時,還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合理的設計物理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實驗活動,進而感受物理實驗的有趣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本領。使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 鄭偉東 .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的研究 [J]. 讀與寫 ( 教育教學刊 ),2016,13(01):155.
[2] 靳淑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學周刊,2014,(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