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博
摘要:油畫屬于純藝術范疇,有其獨立的造型本體語言。裝飾繪畫形式多樣,作為實用性的藝術形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二者都體現著藝術家的創作情感。同時,裝飾繪畫形式多樣的表現手法,不受局限的構圖和平面化的處理,對現代油畫的形式和創作理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裝飾藝術;油畫;實用性;形式感
裝飾的概念最早從西方來,廣義上指對物體的修飾、裝點。后漢書·梁鴻傳云:“女求作布衣麻履,織作筐績之具。乃嫁,始裝飾入門。”裝飾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聯系。它追求裝飾效果強烈,色彩絢麗,目的是增強視覺沖擊力,起到美化、裝飾的實用功能。裝飾藝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常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對自然界的事物進行加工創作,將現實中的或者想象中的,甚至是不同時間、場合的事物組合成畫作,使其不管是色彩、形象還是構圖上都體現出了從自然形態向表現性的實用藝術的轉化。而油畫最初是為宗教服務的,文藝復興之后,油畫中開始慢慢注入生活氣息,也逐步出現了人物、風景、靜物等繪畫題材。
一、現代油畫中的裝飾性因素
(一)色彩因素
裝飾性繪畫中的色彩不受描繪物環境色、固有色、光源色的限制,可根據畫面需要靈活搭配,簡潔、明快、節奏感強,藝術家從主觀情感出發,強調變化多樣的藝術形式。色彩感覺是人類特有的功能,在傳達心理感受方面,色彩具有象征性。比如紅色象征熱情,藍色象征理智,橙色象征溫暖。色調是藝術家對生活的詮釋,它可以表現出作者的不同心境。裝飾色彩是藝術家對自然色彩的理想化的概括和對自然色彩的高度提煉,是藝術家主觀性的情感表達,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理想化色彩。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他吸取了東方藝術的表現手法,追求原始的單純色彩,畫面裝飾感強,其作品中對北非景色和東方地毯的配色方法的嘗試對現代繪畫有很大的影響。作品《紅色餐桌》描繪的是一個女人在餐桌上擺放水果,整個畫面以紅色為基調,色彩鮮艷,創造出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畫家拋棄了透視法則,簡化了描繪物,用流暢的線條,平涂的色塊描繪了一幅具有裝飾性趣味的畫作。馬蒂斯的藝術體系可以總結為表現自我的裝飾性簡化和以單純的平面裝飾語言為表現手段。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說“方法越簡單,感覺越明顯。” 這種思想對馬蒂斯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采用簡捷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來表達的藝術構想。拉斐爾前派的諸多畫家雖未完全脫離古典畫風的影響,但是從他們作品富有浪漫氣息作品中同樣可以發現裝飾性色彩和精心處理過的人物形象。譬如威廉·莫里斯作品《岡妮芙皇后》、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成名作《奧菲麗婭》,單純從畫面上看,這些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情節性,也沒有完全脫離古典主義繪畫的痕跡,但是從畫面中安排的人物華麗的服裝的細致刻畫、生活用具、花卉來看,這些作品均呈現出與傳統古典主義繪畫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我國著名油畫家董希文先生創作的作品《開國大典》,這幅作品將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與西方的油畫技法相結合,作品中色彩的純度被提高了,這使得畫面色彩對比強烈,從畫面視覺效果上增強了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這幅作品裝飾意味濃厚,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造型因素
裝飾性繪畫的造型以裝飾性趣味和略微的形體夸張為基礎,通過對物象的夸張變形,使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強調點線面構成的裝飾性趣味,進而達到美的效果。夸張的造型手法并不是隨意的涂畫,而是作者通過對描繪物的理解與感受進行造型。譬如維也納分離派畫家克里姆特,他的作品雖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但同時也從畫面中呈現出豐富燦爛的裝飾性氣息。克里姆特通過分割畫面,加強人物形體的結構,輪廓,來服從其整體的畫面經營。分割的畫面被色彩斑斕的色塊、色點、填充,達到材料與肌理的統一。同時,點線面的安排豐富且有序,使得克里姆特的畫作除了呈現出濃厚的裝飾意味,更是深深的影響到同時期的畫家。畫家席勒便是深受影響的一位畫家,席勒吸收克里姆特的繪畫風格,尤其是畫面的裝飾性和富有旋律的線條感。但是相較克里姆特,他筆下的人物形體更加瘦長,同時極力強調清晰的外輪廓,模糊的背景,不協調的色彩,使得其畫面具有一些悲劇色彩。如他的作品《自畫像》,人物造型非常夸張,形態扭曲怪異,手與肢體如同斷裂,他用夸張大膽的線條描繪了分裂的自己,用藝術手法表現了現實的生活。
(三)構圖因素
裝飾性油畫在構圖上努力追求形式美,弱化視覺中的自然比例、透視、虛實,將物象的顏色、形態等進行重新組合以達到視覺上的審美效果。平面化構圖尤其是中國傳統裝飾畫中常用的,現代的平面化構圖中,作者根據自覺的藝術發揮平面構圖的特征,在作者的主觀意識主導下,強調多維空間的表現。多視點綜合造型打破了寫實繪畫在表現手法上的局限,突出表現了理想化、主觀性的構圖手法。藝術家要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具有藝術特色的想象力,藝術聯想使藝術家們通過物象而產生更多的豐富情感,將想象的事物與自然事物相結合,從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構成一幅具有裝飾特色的藝術作品。西方藝術家馬蒂斯說:“構圖,就是一件藝術品的整體和諧,是用點、線、面各要素將裝飾畫排列起來的藝術。”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紅、黃、藍》,畫中全用直線構圖,以水平線和垂直線的網絡結構,除了直角和方塊之外,再無其它線條,結構非常簡潔,將畫面巧妙的分割和組合,使其具有節奏感。如今的裝飾繪畫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碰撞出了新思維、新觀念,為裝飾繪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是影響裝飾畫構圖形式變化的必然條件。
二、裝飾性繪畫的創作素材
裝飾藝術的素材可以說有很多種,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物,也有作者憑空想象的事物。還有以故事情節為題材的畫作。裝飾性繪畫的創作素材來源于生活當中的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自然物象。植物類裝飾畫是以植物為題材,它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在繪畫過程中將植物的形狀夸張變形,使作品更具裝飾特色。動物類裝飾畫要比植物類裝飾畫造型方面較難,側重于整體的提煉簡化,很難突出動物的毛發質感、不同的姿態,不同動物的形態特征。人物類裝飾畫最難的就是表現人物的表情以及具有民族面貌的不同膚色的不同人種。風景類裝飾畫需要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對景物的細致觀察、對自然規律的掌握,將形式美法則靈活運用于創作當中,這樣才能突出作者對景物的真實感受。法國畫家盧梭的作品《夢》,這幅畫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它所描繪的是一幅童話般的原始森林,畫面左側一位女子裸著身子躺在沙發上,中間有一個皮膚黝黑的男子吹著長笛,他對植物的細致描寫突出了對異國的特殊情調,及原始氛圍,讓觀賞者沉醉于美好的夢境中,這幅畫將植物、人物不同素材相結合,使畫面效果強烈、構圖充實、形式感強。
總之,裝飾性繪畫作品同樣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更具有藝術性。裝飾性繪畫的目的就是創作出具有美感的實用性、藝術性兼具的繪畫樣式。在裝飾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具象和抽象的表現手法,從而可以不受限制的探索和發掘繪畫語言與材料,用夸張、大膽的表現手法進行繪畫創作,對自然物象進行變形的裝飾和加工,從而創造出更具有裝飾性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孟梅林,盛容.裝飾藝術[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9
[2]荊鵬舉.裝飾繪畫[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
[3]過山,李廣.裝飾畫教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8
[4]高揚.裝飾畫[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7
[5]李碧紅,鞏凱.裝飾藝術在當代中國油畫創作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1.37
[6]龐熏琴.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