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泰
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學校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社會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給予幫助,政府更要時時刻刻注意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從全方位出發,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的成長。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進程逐漸加快,所需的勞動力也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而一些貧困家庭為了能夠提高收入,就會選擇到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去尋求更好的發展,而他們的子女就不得不留在家中交由爺爺奶奶看管,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導致留守兒童越來越多。
對于大多數留守兒童來說,由于缺少了父母的看管,失去了家庭的愛護和教導,不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論是性格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會出現多多少少的問題。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并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一)初中留守兒童成績普遍較差
對于大多數初中留守兒童來說,普遍都是由爺爺奶奶等長輩照顧,而這些長輩的文化程度都不高,甚至還存在不識字的情況,所以在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上并不能夠發揮作用,往往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僅如此,對于一些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監護人并沒有盡到監管的責任,沒有督促學生完成作業,而且由于留守兒童沒有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會出現沒有及時完成作業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這些學生與非留守兒童相比,他們缺少家庭教育,輟學情況較多。
(二)初中留守兒童存在性格以及心理上的問題
對于初中生來說,正是從孩童向青少年轉變的重要時期,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還不夠成熟。對于大部分留守兒童來說,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導致性格和心理上都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初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但是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內心的想法得不到有效的表達,在加上與周圍人不能夠全部的表達,時間一長,學生就會逐漸產生自卑的心理,會導致學生性格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孤僻。
第二,初中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父母的教育,不能夠得到家長的鼓勵與幫助,使得留守兒童漸漸失去自信心。
第三,一些留守兒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僅僅體現在金錢上,缺少與孩子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如果造成孩子產生叛逆、自私的心理。
(三)初中留守兒童安全意識較差,存在多種不良行為
對于很多初中留守兒童來說,其監護人關注更多的是兒童的吃住問題,而缺少對留守兒童其他方面的管理,致使一些留守兒童逐漸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對于初中生來說,普遍會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心,也會受到新鮮事物的誘惑,此時,如果不能夠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管理,他們就很有可能出現誤入歧途的情況。
二、影響初中留守兒童教育的重要因素
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中,最主要關心的話題就是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使整體的實施效果并不佳。為了能夠加強對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就需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綜合分析,能夠在分析的過程中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具有針對性地解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除此之外,能夠以影響因素的角度全面地分析,能夠有效地解決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使我國農村教育水平不斷地提升。
(一) 農村學校的教學影響
由于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所成立的學校數量比較少,使臨近地區的農村孩子都只能在僅有的學校中學習。再加上教師資源的匱乏,存在著教師身兼數職的情況,甚至嚴重的地區,是由一名教師承擔所有的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就會把其他的思想教育與體育教學等課程取消,主要為學生進行數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無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阻礙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且初中留守兒童缺乏心理輔導與父母的關愛,使學生的心理與思想上都產生了極大的偏差,最終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
(二)教師人員的影響
在貧困地區的學校中,由于各方面的落后,使大多數的教師人員都不愿意到此進行教學,使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而有部分教師人員,也由于自身的教學能力低、綜合素質差等因素的影響,無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再加上教師人員自身的責任心不強,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的設計不合理等,都會對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除此之外,由于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受限,使一些兒童在接受教育的年紀中,不能到學校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兒童的心理、道德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學校的教師人員只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的身心發育正確引導,無法為初中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三)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都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父母常年的在外打工不在身邊,都是與家里的爺爺、奶奶、親戚等居住,使學生缺乏父母的關愛與管教,在日常的學習中態度不端正,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叛逆心理,都會對初中留守兒童造成嚴重的影響。以此形式長期的發展,不僅無法為初中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教育,而且還使初中留守兒童嚴重地缺失幸福感。因此,為能夠為初中留守兒童解決受教育的問題,最主要的前提就是兒童自身的影響問題。
(四)社會因素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持穩定地發展,加強對城市化的建設,卻忽視了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而社會影響因素的主要性,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出現了城市化經濟發展迅速,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真因如此,在各貧困的農村地區,大多數的人為了能夠提升經濟生活水平,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使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由于貧困地區的經濟堪憂,無法為鄉村教育資源提供有利的條件,在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資隊伍,都嚴重地缺乏,社會也忽視對初中留守兒童的關注,使城市與農村教育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三、改善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措施
(一)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視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問題也逐漸變的更加嚴重,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對于初中教育來說,是屬于義務教育的階段,政府部門面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時,不僅要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還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要盡可能的改變初中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這樣能夠從根本上避免留守兒童出現不良的行為。
(二)學校要加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學校教育能夠或多或少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學校要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使留守兒童能夠在學校中健康的成長。
除此以外,學校要提倡教師擔任留守兒童的家長,目的是能夠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樣能夠滿足他們對于親情的渴望。最后,學校要記錄留守兒童的家庭住址、聯系方式以及學習情況,并建立個人檔案,時刻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況,當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便于對留守兒童給予幫助。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對留守兒童留心觀察,善于從留守兒童的身上發現優點,并進行相應的表揚,這樣能夠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信心。例如,學校組織開展“交往輔導”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解答內心的疑問,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鼓勵與幫助,并且更要將愛擺到中心位置。在生活中,學校要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在學習中,教師要輔導留守兒童的功課;在安全上,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在交流上,教師要鼓勵留守兒童融入到班級中,避免出現心靈上的寂寞,促使留守兒童時刻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
(三)社會各界要幫助留守兒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對于大部分留守兒童來說,普遍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對于很多貧困家庭來說,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只有選擇外出打工來實現,但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留守兒童的問題,因此,留守兒童得不到更多的家庭教育。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各界需要幫助留守兒童家長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幫助留守兒童解決遇到的問題,促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的成長。首先,對于留守安全意識差的情況,社會各界要聯合起來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并為留守兒童創建良好的上學環境,這樣有助于提升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其次,社會各界要幫助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聯系,引導父母對兒童進行鼓勵與表揚,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信心;最后,學校要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交流,及時將留守兒童的日常行為表現及時反饋給他們的家長,便于提高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
(四)完善教育管理機制,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為了能夠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需要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能夠根據各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初中留守兒童教育進行建設,制善的教育管理機制,使初中留守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讓初中留守兒童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合理方法,有效地降低對初中留守兒童的傷害率。對教育管理機制的制定,能夠使初中留守兒童積極地融入班集體中,接受教師、同學對自己的關愛與幫助,在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中學習與成長。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初中留守兒童檔案,建立應急措施,及時地與初中留守兒童的家長聯系,為初中留守兒童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
(五)開展家校合作模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對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不但但是對知識的教育,更應該對初中留守兒童的的關愛教育,那么就需要積極地開展家校合作模式,充分地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建立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使單方面的教育方式,逐漸地發展為雙方面的教育,使家長能夠對兒童各方面詳細地了解,并且在家長與學校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使學校能夠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詳細地掌握,及時地對學生進行疏導,在孩子使父母能夠更加關愛兒童的成長,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地融合,促進初中留守兒童健康發展。
(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初中留守兒童受教育不良好,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育,使學生逐漸地養成了不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此,需要家長與學校提高重視度,能夠具有針對性地正確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學習逐漸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針對一些經常逃課、上網的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而且還需要對學生逃課、上網等不良危害詳細地講解,能夠讓學生有自我判斷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漸地改掉壞習慣,確保初中留守兒童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降低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尤其對于學校來說,更要做出表率作用,要為留守兒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障留守兒童能夠健康的成長。
注:本文為甘肅省規劃課題“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0922)研究成果。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