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霞
“臨界生”這一詞語的出現為高三政治教師的具體教育工作指引了方向,作為教育界的新概念名詞,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的轉化與培養有著很大的進步意義。很多學生不再是教師心目中的“后進生”和“差等生”,而都成為了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科成績的“臨界生”。在此基礎上,很多政治教師都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了重點培養與訓練,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由于很多政治教師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是通過簡單的機械性作業練習,從而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影響到了他們學科成績的提升。因此,高三政治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教學策略作進一步的改革與創新,以探尋出更加適用于這部分學生的有效教學手段。
一、重視情緒調節,奠定良好心理基礎
高三階段,很多政治學科臨界生的成績之所以總是上下波動不定,主要是因為他們難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適當而有效的調整,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們的有效學習。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高三政治教師就需要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和情緒疏通,以幫助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情緒狀態,提高政治學習效率。
舉例說明,當第一次模擬考試結束,假如某個臨界生在此次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過于興奮,而且對下次考試期望值過高的話,政治教師就需要適當地對他“潑潑冷水”,讓他正確地對待考試成績,不要因為高分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為分數不理想就沮喪,不能因為分數的波動而備受受打擊。但假如有的學生連著在兩次模擬考試中都沒有達到班級平均分的話,就會對政治學習徹底失去信心,政治教師就需要經常與他們進行交流談心,不斷給予信心和鼓勵,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考試試卷進行冷靜的分析,以使他們從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而增添信心,同時也要發現自己的劣勢之處并探尋解決之策。通過以上的情緒調節,學生們基本就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來迎接更加緊張的政治學習與考試。
二、重視表揚鼓勵,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一般而言,教師對學生們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上進心與斗志,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政治學科學習信心,以進一步發現自我的價值與能力。與此同時,高三階段的政治臨界生由于成績總是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而且很容易就會跌到平均分以下,慢慢地,他們很可能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與熱情,與他們學科成績提升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高三政治教師就需要善于發現這部分學生的優勢,以不斷給予他們表揚與鼓勵,使他們擁有繼續學習進步的信心與動力。
比如,對于那些領悟能力較強,而且具有強烈上進心的臨界生,高三政治教師就可以采用“你能行”式的鼓勵方式。在政治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假如這部分學生對難度較高的問題表現出畏難情緒,政治教師就需要給予臨界生適當的鼓勵,向他們傳遞“我能行”的思想意識,以燃起他們成功的信念與斗志,努力進行相關題目的解答。長此以往,這些政治臨界生就重拾對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信心,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習成績也會逐漸得到提升。
三、發揮團隊作用,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在平時政治學習與考試過程中,隨著考試成績的波動,很多政治臨界生都難以長期對政治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很可能會在不斷的打擊中對政治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這也會對學生政治成績的提升與穩定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高三政治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班級的團隊力量,在給予臨界生足夠幫助的同時強化他們對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
高三政治教師可以根據班級所有同學的政治能力水平,將他們交叉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要求小組內互助學習分配。比如,每次政治測驗以后,小組組長就要組織學生們一起談心,每個小組成員都依次分享自身學習的問題,同時重點了解臨界生最近的學習以及心理狀態,幫他們分析考試中出現失誤的原因,以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幫他們找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與此同時,政治教師還可以在小組中為臨界生指定一個固定的導師,以幫助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策略,并隨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釋放內心的壓力。長此以往,高三政治臨界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班集體的關懷與愛護,從而慢慢增強自己對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
四、借助適當競爭,挖掘學生學習熱情
好勝之心人人都有,尤其是高三階段的學生們,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們大多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表現欲望,臨界生也同樣希望自己可以發揮自身價值,不斷展現自身優勢。據此,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高三政治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臨界生們的這一特點,根據不同的復習教學內容適當加入一些競爭環節,適當進行一些問答競賽、課堂知識比拼、政治新聞積累等小比賽,并且設置合理的獎勵制度,發掘臨界生內心潛藏的政治學習熱情,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信。
例如在高三政治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每一個政治臨界生找一個競爭對手,讓他們結成學習小組,以促使他們在互相競爭中實現共同進步。當高三政治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復習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課時的內容時,其就可以為學生們布置一些課后練習題目,比如“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有什么意義?”在教師進行作業批改時,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具體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態度對他們進行全面評價,從而決出優劣并在全班進行公布。這樣,每個學生都會為了成為較優秀的那個人而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慢慢挖掘出自己內心潛藏的政治學習熱情,助益于政治成績的迅速提升。
五、培養成功心理,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高三政治臨界生一般都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失敗,這就使得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慢慢形成了消極和失敗的心態,不再對自己的政治學習以及成績提升抱有太大的希望,很容易產生放棄的想法,在學習上徹底喪失信心,他們此時此刻需要得到關懷和鼓勵,因此高三政治教師不僅證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采取適當的措施培養學生們的健康心理,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問題,重拾學習的信心,充分調動學習政治的原動力。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需要對課堂提問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專門針對臨界生們出一系列思考題目,比如在《世界的物質性》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問“請同學們聯系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等,進而要求臨界生們獨立作答,即使他們答不上來,教師也不要立即將答案告訴學生們,而是要借助啟發、誘導以及鼓勵等手段幫助他們獨立思考出問題的答案。久而久之,政治臨界生們慢慢就可以在成功作答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一種成功心理,增強政治學習的信心與動力,益于自己能力的轉化提升。
六、實施分層式教學模式,改變學習的教學環境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都不盡相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輸出時,每個學生的接收水平也不同。因此對于臨界生實施分層教育,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適當的受教育環境。在分層教育的授課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對臨界生的關注度,通過有針對性的備課內容,密切關注每一位臨界生的課堂表現。
例如可以針對臨界生準備相應的課堂提問,通過他們的具體回答了解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進行進一步教學計劃。除此之外對于政治作業的布置,也要針對臨界生的個人情況進行分配,通過了解每位臨界生的實際掌握程度進行作業訓練,做好每一堂課程的內容鞏固,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做好臨界生的課內與課外的學習和鞏固。
七、因材施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由于家庭原因、教育環境以及學生本身的各個因素的不同導致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個體差異,而且學生不同的個體差異對于臨界生的因材施教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個性才能夠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政治課程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教學措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價值。
首先教師在教育觀念及思想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從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上來看,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教育傳輸,而作為傳輸對象的學生,教師應當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個性與愛好,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接收能力,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況與情感要求,只有通過了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教育輸出,才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制定臨界生相關的不同教育措施。
其次,教師對于學生應該先試育人,其次再是教學。因此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夠只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于臨界生也要做到重視與關注,將學生作為主體,將教師作為主導,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不斷創新教育模式,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
再次,教師除了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因材施教,在教學設計也應做到因材施教。一般的教育課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生制定統一的目標,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布置同樣的作業,學生在教師面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應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做到有針對性,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個性和知識的全面發展。
教學設計就要考慮到教學的梯度教學策略,構建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間的適應度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優生可以更快的進步,后進生也能夠做到不落伍。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優點,不斷發掘教學的創新模式,從而優化和升級課堂學習效率,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充分發揮教學系統的反饋功能。根據學生反饋信息,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數量和難度也應有所考慮,依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可以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學生做什么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層次的作業。實施素質教育,就應該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應該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注重個性特點,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培養的目的。
八、集中教學合力,提升教學力量
臨界生的進步和發展是一項漫長而又艱難的工作,通過教師的一己之力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每個班級中的學生數量較多,每一位臨界生所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時,備課困難大、數量多,給教師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針對于臨界生的轉化與培養時,還要借助各個群體的共同力量進行教育合力。首先要發揮家庭的重要作用,通過父母的配合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困難與生活困難,父母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精神上的關懷和學習上的關心,并且積極配合教師做好臨界生學習的督促和監督。其次要借助學校與班級的合力作用,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政治課堂上可以組織相關的政治辯論賽,帶動臨界生的學習熱情。最后還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加強對于臨界生的關注,給予他們身心的關懷和支持,鼓勵他們不斷發展和改變。
總之,臨界生的轉化與培養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困難性的教育工作,有著耗時長、內容多、難度大的特點,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優化與提升,因此需要借助學校、家庭、班級、老師以及個人的力量共同進步,對臨界生進行身心鼓舞,不斷提升對于臨界上的關注和重視,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臨界生會通過教育教學的改變成為更加優秀、更加全面化的優質人才。在高三學段的政治學科,臨界生的轉化與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政治教師需要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引下不斷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改進與創新,以幫助更多的臨界生實現轉化提升,最終進入理想學府。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