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青少年時期尤其初中這個階段,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他們充滿好奇同時又很敏感。在這個信息量變化巨大的社會中,他們必定面臨著多種潛在的危機。心理學家們研究表明:教育歸根結底是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建構,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之本。學校對學生的心育建設有著不可推脫的教育責任和義務。
在現代中學美術的課堂中,我們能否利用“美”對學生進行“心”的塑造,使其人格更加健康完整呢?美術課上,我們應該不止傳授美術知識、訓練美術技能、培養良好審美,更應該嘗試讓藝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人的心靈是一個及其寬廣、復雜、多變的世界,讓藝術打開心靈,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適宜于他們成長的那粒種子,從而實現他們美好的人生。下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美術課堂中以“美”育“心”的想法。
一、發現“美”,靠近“心”
在欣賞梵高的作品《星月夜》時,學生們往往都會被這絢麗的色彩和如光流般的筆觸震驚,但是在那深藍背景下夜空中的星星為什么是明黃色的?月亮也不像是靜止的,它們在訴說著什么嗎?……帶著這些疑問,引導學生了解梵高當時所處的環境,仔細品味梵高的更多作品后,我們發現:它們是梵高的特殊語言,極端凄涼和孤獨的梵高曾經在給他弟弟的信中說:“我時常陷入極大的痛苦,這是事實。但是我的內心仍然是安靜的,充滿純粹的和諧與音樂?!辫蟾咧匀绱讼矚g明亮的黃色?那正是他最熱愛的陽光!在繪畫藝術上梵高終以自己的描繪方式來表達了自己內心對“溫暖”和“愛”的贊美。又比如欣賞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作品,在欣賞前學生們對浪漫主義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浪漫”兩字,于是我用PPT播放德拉克羅瓦的作品《希奧島的屠殺》。這幅畫浪漫嗎?美嗎?……帶著疑問我們走近這幅畫的創作背景。畫中表現的是1822 年土耳其侵略者入侵希奧島,屠殺并洗劫了這個小島當地的希臘平民。面對土耳其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德拉克洛瓦義憤填膺,用作品揭露出入侵者的暴行,聲援希臘人民的正義。在這幅畫中,德拉克羅瓦重在色彩的力度上,通過明暗對比與人物的富有戲劇般的姿態,表現動蕩、悲慘的場面。我們似乎感受到了畫家內心的憤慨和伸張正義的決心。我們相信如果是“冷血”的畫家,就算極富繪畫天賦也畫不出如此充滿熱血正義的作品。不止如此,每張大師的作品背后,我們都要善于發現不同的“美”,讓學生走近他們,感受他們。慢慢地,讓學生發現欣賞藝術作品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美好的事物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并且藝術具有“向善”的本質,在潛移默化中,這就是一種心育的影響。
二、創造“美”,表達“心”
繪畫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當我們大量欣賞或者模仿一些繪畫作品后,其實就已經是在學習繪畫這門特殊語言了。通常我們會在美術課堂上教給學生如何使用材料,如何掌握技藝??晌艺J為除此之外,能將那顆青春的、獨一無二的“心”,借助作品表達出來,才是初中美術課堂上真正的創造“美”。我現在所教的八年級某班中有一個孩子,初一剛進校美術作業就非常突出,我記得第一次的作業是讓學生用鉛筆臨摹一張花鳥的線稿,他的作業交上來黑漆漆一團,也完全看不出哪里是花、哪里是鳥,我并沒有發火質問他。因為作業中的痕跡上我能感受到他并不是態度不端正,那些歪歪扭扭的線條看得出是他一直修改后很努力完成的,橡皮似乎擦過很多次所以本子上臟臟的,顯得不太整潔。合上本子,他的名字也如同他的畫,歪歪扭扭的像是很用力改正多次寫上的。在沒有弄清楚情況下我沒有給他打分。下節美術課上,當我又布置完作業時,我特意繞到他身邊看他畫畫,本子上依舊是歪歪扭扭的黑黑的一片。他抬起頭不好意思地笑了,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這個孩子應該是不太一樣的,他的笑是那么單純明亮。我問:“你能跟老師講講你上節課的作品嗎?”他不好意思地把本子翻到前一頁,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畫?!薄翱墒俏矣X得你畫得很有自己的創意啊!”在我的鼓勵下,他告訴我他畫的是草原,他說因為草原上畫花他覺得太難了,小草簡單點,而且他喜歡小草。聽了他的解釋,我告訴他:“上節課沒有給你打分,因為老師沒有看懂,但在你的介紹后,老師覺得你畫得很棒!”說完我在他的本子上用紅筆鄭重地寫下一個“A”。他看上去非常開心,那節課他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幾乎沒有抬過頭,一直在埋頭畫了擦、擦了畫。后來在詢問班主任后得知,這個孩子小時候因為生病,智力有些受影響,上課很乖,成績不怎么好,平時不怎么愛講話??墒?,在美術課上他完全是一個小積極分子,每次一下課他都會從最后一座一路跑過來,興奮地跟我講這次他畫得是什么,他那些歪歪扭扭的作品我從內心里覺得真的很美妙。青少年階段原本就是充滿無限活力的,他們用自己敏感的嗅覺吸收著這個世界帶給他們的一切好奇。所以他們每張認真努力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我會盡可能去讀懂他們用自己青春的“心”創造出來的“美”。
三、擁有“美”,傳遞“心”
在上七年級下冊《關注你、我、他》這一課時,讓學生嘗試運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現自己熟悉的人物。畫好后我希望他們能在作業上同時寫下對繪畫對象的贈言然后把這張畫送給對方。有一個學生畫得是她的弟弟,畫中的小男孩憨態可掬。看上去弟弟比她小很多,應該讀不懂她寫的內容??墒撬€是很認真地在旁邊寫了不少字,大概的意思是要表達她這個弟弟有多調皮,經常動姐姐的東西她很生氣,但現在后悔罵弟弟了,還不忘囑咐弟弟一定要好好保存她的這張畫。大家在欣賞這張肖像畫時都感受到了她對弟弟的那種愛,我想她的家人在看到這張作品后也會覺得珍貴,相信她的弟弟長大后一定能從作品中讀懂姐姐的那份愛。學生在創作描述過程中,學會了關心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發現他人的長處,更重要的是借助繪畫這門特殊的語言表達了平時沒有機會表達的感情。
在美術課堂中通過各種藝術審美活動去感染、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品的感染中得到生活的啟迪,領悟生命的真諦。學生能在美術課上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也會更加熱愛美術課堂,熱愛學習。因此,美術和心育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四、提高學生的視覺素養
視覺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觀察,并將觀察與其他感官體驗相結合,產生其他情感的視覺能力。一個人具備視覺素養,就需要具備視覺閱讀能力,還要具備視覺認知能力以及視覺應用能力。圖像中充滿了信息,除了表面的信息之外,還充滿了沒在涵義。學生在美術知識的學習中,僅僅學會臨摹是不夠的,還要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解讀美術作品的的內容,將內容延伸到學生所熟悉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當中,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視覺素質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現在已經進入圖片閱讀時代,很多的圖片已經不再拘泥于畫面的內容,而是內涵深刻。正式由于此,圖片可以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圖像對人們的視覺有一定的影響。教育內容通過圖片展示,對學生進行直觀教育,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是,圖片也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起到限制的作用。過多的視覺表達使學生忽視了文本閱讀的重要性,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圖片閱讀與文本閱讀相結合,合理調整教育模式,讓學生對圖片進行解讀,按照自己的想法創作美術作品,并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內涵陳述。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還提高了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美術創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美術教材中有國外美術作品中的雕塑和繪畫。許多人像是裸體或半裸的。當學生看到這些,女學生迅速低下頭。記得一次美術課上,當我要求學生對雕塑作品進行分類時,一名學生很調皮地說,雕塑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穿衣服的雕塑,一種是不穿衣服的雕塑。這樣的話語引起很多學生大笑起來。面對學生對西方雕塑的錯誤理解,教師就要正確引導。當學生笑過之后,我沒有針對雕塑進行講解,而是將文化審美方面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東方文化審美與西方文化審美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并對人體藝術所體現的運動、健康加以詳細講解,讓學生理解到,這樣的雕塑藝術所體現的是自然美,是力量之美,是健康之美。
在美術課堂上,當學生出現這種不當行為的時候,就要注重從思想上予以教育,糾正他們不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知道,用尊重的視角審視美術作品是對文化的認同,也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否則會貽笑大方。
當我在課堂上講這些的時候,低著頭的女生抬起頭來,那名發言的男生低下頭。此時,我并沒有停止,而是講解人體繪畫的基礎理論,之后將話題引向了中國國情,就這樣,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慢慢滲透,讓學生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學生們被各種各樣的視覺信息所包圍。無論這些形象是好是壞,都反映了創作主體的思想和觀點。有的成為學生認可的藝術品,學生對作品深入解讀,有的的學生在觀看作品的時候,僅僅將其作為視覺形象。美術教材中的繪畫作品是對客觀事物的復制,但并不停留于此,而是將描繪事物的看法以及內心的感受體現出來。因此,繪畫作品中蘊含著多層次的信息。學生需要改變以往的欣賞視角,提高審美能力,改變原有的膚淺模式,從更深入的角度審視美術作品,正確解讀美術語言。
五、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素養的有效方法
(一)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正確理解
每一幅畫都是基于藝術家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的理解進行創作的。因此,美術鑒賞課教學中要將美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引導學欣賞繪畫作品的時候,還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繪畫作品的背景包括畫家當時生活背景,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以及畫家的主觀思想情感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美術作品事實上就是創作者的情感發泄,與文學作品用文字表達情感一樣,畫家是在用美術符號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述說自己的人生經歷。
在美術欣賞課中,重要的是解讀繪畫作品中的符號和視覺信息傳達中應用的隱喻方式,這是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本質。只有理解藝術家作品的隱喻意義,才能正確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正確認識作品所傳達的視覺信息。當然,學生們還繼續生活經驗的積累,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用繪畫的方式來刺激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是用這種方式捕捉和發現生活的意義,基于此創造視覺材料。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學生的精神素養培養非常有幫助。
(二)注重學生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
把對圖片作品的欣賞與創作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為理論提供一種同情的情感態度和認知基礎。要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復制或根據已知的視覺符號創作美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美術符號的意義,所以在繪畫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的視覺信息的表達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還可以調整學生的審美視角,提高美術創作質量。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
對于學生從錯誤的視角理解美術作品,一些家長和老師采取責罵、諷刺或回避教育方法,這對學生精神素養的培養非常不利?;乇懿皇且环N好的教育方式,孩子還太小,不分是非的能力有限,就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從知識文化的角度進行教育,采用積極引導的方式,用美來抓住孩子的心理位置,不健康的思想也會退卻。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