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提到決定課堂高度的品質,我們隨即會想到各種相關因素——解讀文本的深度、課堂的開放程度、教師專業技術水平……這些都反映、呈現著課堂互動的品質。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和教材之間、師生和課堂環境之間各種形式的互動貫穿、交叉于整個教學進程,通過對信息的交換、溝通和分享使師生相互影響,進而真正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中對于課堂內外師生與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方式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直接決定一堂課的高度。
“G1”:師生與教材的互動選擇決定著教學相長的“高度”。教師要做好自身與教材的互動,選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導學生與教材互動。其效果直接決定著自身教學的高度,也決定著課堂上教學相長的高度。互動時,課堂應是學生“自主感知的空間”,學生得到充分信任,可以自主解讀教材,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要習慣于傾聽學生觀點;課堂還應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平臺”,教師充分研究學情,合理預設教學梯度,有效開展因材施教;課堂應是學生“自主創新的舞臺”,師生雙方樂于質疑求新,教師充分展現自身的課堂主導價值,學生善思考,能創新,不輕信,不盲從。
“G2”: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選擇決定著學生成長的“高度”。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教學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互教互學”是師生互動的最佳選擇,全方位、多角度的雙向互動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以促進形成“成長共同體”。要注重互動技巧的運用,教師就必須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在互動中敢想、敢問、敢說;要注重互動差異的接納,教師就要深入了解學生差異,善于換位思考,包容不同觀點;要注重互動過程的掌控,引導、調控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教師就要多發現和提煉學生喜歡探究的話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G3”:教師和教師的互動選擇決定著教師發展的“高度”。教師與教師的互動選擇和互動效果有助于實現彼此優勢互補,形成最大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書育人任務。這需要教師之間坦誠相見,不存疑慮,容忍不同,理解寬容,換位思考,團結協作。
“3G選擇”,催生出的不僅僅是和諧的課堂關系,還可以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成長的空間、教師快速發展的平臺,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習共同體、成長共同體。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