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標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學生思想觀念都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網絡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繁榮,對高中學生思想道德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高中時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的必然要求。筆者立足于高中教學實踐,在時代背景下,闡述自己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思考,并探究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階段 思想觀念 德育教育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61-01
前言:在時代發展過程中,高中學生在心理方面與過去學生相比有著極大不同,隨著教育的發展,高中教育已經看到當代高中學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教育不僅是要將文化知識教學作為重點,還有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當前我國高中教育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并沒有取得良好效果,鑒于此,本文對德育教育進行分析探究。
1.教師要以生為本
眾所周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目的是干預學生的思想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備較高思想道德、符合社會主義主流思想的新時代人才。時代在發展,高中學生也具有時代特征,在家中有著“崇高”地位,同時,借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學生可以上網,能了解到多樣的思想,并且學生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人權意識更強,如果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依靠傳統的理念進行教育,則必然會讓學生產生束縛感、壓迫感,也將必然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鑒于此,高中德育教師在德育過程中,應該踐行生本理念,重視學生,關心學生,圍繞學生展開教學,關注學生的感受,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只有如此才能讓教育活動符合學生需求,吸引學生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一個優秀的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教育過程中,作為現代教師,要走下“神壇”,用與學生平等的身份與之交流,真正關心學生,耐心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循循善誘,從而實現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和接受來自教師的德育。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名學生,課上搗亂,教師講課他講話,教師制止他,他便出言不遜,此種情況下,教師不可對學生進行辱罵,亦不可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對其進行劈頭蓋臉的批評,而是要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并且要保全學生的“面子”,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行為是不正確的,進而從心理上改過自新,尊重教師。
2.教師以身作則
高中學生多數時間是與教師在一起,學生與其他人接觸的機會不多,并且高中學生心中更多的是崇拜教師,不自覺的學習并模仿教師,教師的德行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生心中,教師的言行就是自身言行的標桿,會不自覺的仿教,更加關鍵的是,與語言教育相比,教師的身教更為容易讓學生接受。鑒于此,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師要認識到自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因此要嚴于律己,以自己的品格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實現教育學生的目的。作為高中德育工作人員,在日常生活中要與學生一樣遵守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才能要求學生遵守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除此以外,要注重自身榜樣力量的發揮,例如,要求學生不亂扔垃圾,并且在校內看到垃圾要將其主動放入垃圾桶中,作為德育教師,就應身體力行,看到校內有垃圾,主動將其撿起放進垃圾桶,不應該以教師的姿態,支使學生,只有教師自己做到、做好,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讓學生相信教師,并且學習教師,才能充分體現德育工作的價值。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在課堂中進行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理論層面的,通過語言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干預,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實際效果十分有限,德育工作者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自己苦口婆心的進行講解論述,學生確是反應平平,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效果甚微,鑒于此種情況,學校應該注重德育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踐行德育教育理論內容,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學校要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為學生德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落于實處提供機會。例如,學校可以與當地的養老院、孤兒院等機構進行聯系,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陪孤寡老人度過周末,為老人送去溫暖,也可以讓學生到孤兒院為孤兒送去快樂,讓學生在參與這些志愿活動的過程中,踐行在學校接受的德育知識,并且在學生回校后,讓學生將實踐的感受與心得寫成日記,加深自己的實踐體驗。高中生內心既脆弱又柔軟,如果讓其多與老人、兒童接觸,必然能夠激起學生內心善良美好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之前,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實踐的目的,并且讓學生自愿參加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4.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是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并且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判別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在高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教育的任務之一,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教育實踐,結合學生實際特征,科學的展開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左敏. 高中生生物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調查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8
[2]張旭彬,劉秋寶.唐糧等.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素質教育方案開展[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4
[3]張瑞民,杜永智.劉玉等. 高中生厭學情緒與德育教育缺乏原因的探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