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英
摘要:數學綜合實踐課的重點體現在數學的、綜合的、實踐活動三個方面,強調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培養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所以,教學中應強調核心素養的培養:緊扣數感培養,上出數學味、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操作。
關鍵詞:數學味;綜合運用;主動參與
數學綜合實踐課作為一類新課型,新課標2011版的描述為: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學生將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由此可以得出:數學綜合實踐課應重視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問題解決,更提倡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所以,數學綜合實踐課應該體現出三個方面:有數學味、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操作。
一、緊扣數感培養,上出數學的味道
新課標指出“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數感培養強調建立起抽象的數與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之間的聯系。而數學綜合實踐課強調對數與具體情境的關系、分析整理并開展實踐活動。人教版三上的《數字編碼》,通過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數字編碼進入學習,重點介紹郵政編碼、身份證兩種編碼,讓學生建立“用數字可以表示一些具體的意義”的概念,并且在學習中強調學生的參與:信息選擇、規則制定、嘗試編號、根據實際進行調整、根據需要進行擴展等等;六上《節約用水》教學中,讓學生課前做水龍頭漏水的實驗,收集數據進入學習,設計了:數據計算、統計圖表對數據分析、提出假設、設計節約用水方案等環節,讓學生經歷實驗搜集、整理分析、運用數據改進生活等等。上面兩個案例都較好地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理念,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二、強調綜合運用,鞏固數學知識結構
建構主義理論中提到“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薄豆澕s用水》一課,為了讓學生真實感受水資源浪費的嚴重性,教師組織了以下活動:1.課前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測量一個漏水的水龍頭,一分鐘會浪費水多少毫升,并作好記錄;2.教學中安排各小組匯報數據,并計算一個水龍頭漏水量的平均數;3.運用這個平均數,小組合作計算一個水龍頭1小時、1天、1月、一年的漏水量,并填好表格;4.根據剛才計算的數量,制作一個折線統計圖,體會時間越長,漏水量會越大;5.假設全國有30萬所小學均有一個水龍頭漏水,則一年共漏水多少噸;6.用這些水可以做什么?上面六個活動綜合運用了包括:測量并記錄數據、數據整理、求平均數、制作統計圖進行分析、單位轉化、假設等等的技能,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綜合運用技能從而真正地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三、重視實踐參與,培養數學思維
綜合實踐課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探索:課前的調查收集數據或者進行實驗收集數據、綜合整理分析后得出結論或模型、運用結論或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數字編碼》教學中,通過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的兩輪探索,學生總結數字編碼的三個特征:規范、簡潔、唯一。這時,常見的做法是深入學習身份證的知識,但是,這樣與綜合實踐的宗旨不符,所以我們進行了改進:將身份證知識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上網查詢,課堂上則重點設計了編學號的實踐活動:
第一步:引入話題,提出相關信息。
教師:同學們,你還記得自己的學號嗎?
學生:28號。
教師:嗯,我們是三(1)班,這位同學是三(1)班的28號,但是,旁邊三(2)班也有28號的同學,這樣就有兩個28號,就不“唯一”了,是嗎?
教師:能不能幫我們班的28號同學編一個“唯一”的學號呢?
教師:同學們先商量一下,編學號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
第二步:信息整理,制訂規則。
規則一:教師:剛才同學們匯報了編學號需要用到的信息,分別有:年級、第幾班、入學時間,性別,班里的學號。很棒!為了讓我們的學號更簡潔,我們應該把重復的或者不好用的信息刪掉,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我覺得年級信息不好用,因為我們今年是三年級,但是到四年級的時候又不同了,很麻煩。
教師(引導):大家同意嗎?你真棒!學號年年變是不好用,但是沒有年級信息夠完整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再引導):年級信息表達的是年份,能不能用其他的信息代替呢?(再次引導):請看這些信息當中,有一個入學時間,我們是什么時間入學的呢?
學生:2015年。
教師:那么到了2016年,我們讀幾年級?2017年呢?
學生搶著回答:2016年讀二年級,2017年讀三年級。
學生:我知道了,我可以用入學時間代替年級信息。
規則二:教師:現在我們選定的信息有“第幾班、入學時間,性別,班里的學號”。你們覺得這些信息應該按什么順序排列最好呢?
教師按照學生的發言,一邊引導一邊擺放上面四張卡片,確定排列順序。
規則三:教師:性別的號碼用什么數字比較好呢?
第三步:按規則編制學號,并明確意義。
教師:很好,下面請按照剛才我們集體制定的規則為自己編一個學號,并且請編好的同學向同桌說一說你的學號是什么?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可以嗎?
學生活動并匯報。
第四步:適度擴展,開拓思維。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制定了自己學校內的學號,如果要幫全鎮所有學生都編制一個唯一的學號,可以怎樣做呢?
上述案例中,學生通過實踐,經歷“根據需要找相關信息、整理信息并制訂規則、按規則編制學號、根據實際調整規則”等流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在實踐中不斷修正等嚴謹的數學作風,切身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生核心素養。
數學綜合實踐課雖然是一種新課型,但是,只要我們抓住其數學性,讓學生親身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則綜合實踐課將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優化方式。
(責編? 孟 飛)
參考文獻:
[1]張嘉文.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的教學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