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秋 袁久森
思維品質指的是人思維的個性特征。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以優秀的范文為模板,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陶冶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但是如果忽視學生寫作思維的養成,學生的寫作能力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拓展閱讀范圍
思維的廣闊性指的是思路寬廣,能夠將事物的各方面有機聯系起來,辯證、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知識是思維品質形成的基本因素,學生若是沒有豐富的知識,一定不能寫出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新穎的優質文章。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廣泛地閱讀。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中心,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閱材料或書籍,也可以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有價值的、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教師要盡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閱讀中吸收健康的思想觀念,奠定自己的文化基礎。教師還要在學生的閱讀方法方面給予指導,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邊閱讀邊圈畫、批注,將不理解的內容標注出來,同時還要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學生還要學會遷移,將課堂中掌握的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寫作能力的提高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在學習課本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三國演義》,讓學生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原著后的體會。學生自由討論閱讀《三國演義》的感受,自然會在班級中形成三國熱,教師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可以順勢引導,以“我最喜愛的三國人物”“假如我穿越到三國”等為題,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書寫出來。因為這是學生的真實體會,所以他們能夠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二、引導學生模仿
小學生喜歡模仿,而且善于模仿,學生的動作、技能就是通過模仿學習的。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在寫作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通過事物間的相似之處,通過已知的事物推及未知的事物,獲取新知識。學生學習作文知識也是從模仿到創作的過程,教師要允許并指導學生模仿,訓練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寫作能力。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精心挑選編排的,每篇文章都獨具特色。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的文章引導學生模仿,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開展模仿寫作,通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4至7自然段分別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生動形象。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在學習本課內容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這篇課文的說明方法,采取一種或幾種說明方法說明一種事物的某一特點,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擬寫作文提綱
作文是提煉中心,選擇、組織材料等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編擬作文提綱,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使思維嚴密而有條理。不同的文章有著不同的邏輯思維訓練內容。例如,寫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為以及心理活動展開描寫。
四、發展求異思維
寫作訓練是通過個性化的語言符號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教學形式,要有更多的個性化創造,教師要允許學生發揮求異思維。在寫作教學中,由于教師指導作文過于細致,常常導致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學生習作的重復、雷同,讓學生發揮所長,呈現個性十足的文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習作精彩紛呈。
在寫作有關童年趣事的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展求異思維。就童年趣事這一題材,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文章,有的寫自己小時候當小老師,但是突然要將要講的內容忘記了的尷尬場面;有的寫自己養花,但是一天之間看到花就澆水,水澆得過多導致花枯萎了等等這樣的童年趣事。教師要使學生在欣賞不同文章的過程中,感受到一樣的題材有著多種的寫作方式,對于作者多樣的思維產生好奇,并產生創作的欲望。當學生已經產生求異思維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開展寫作訓練,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選擇不同的寫作方向,寫出更加精彩的內容。
結語: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拓展閱讀范圍,引導學生仿寫,擬寫作文提綱,同時,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富有個性地開展寫作,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達到最佳的寫作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