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楊召艷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可以為學生的個人品質、學習的積極性奠定深厚的基礎。所以,在這一時期,語文學科的學習必不可少。通過語文的學習,閱讀文章,學生可以學習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和思想,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閱讀,學生也可以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技巧,與他人更好地交流溝通。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優勢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作者用文字表達感情的媒介,作者通過將自身情感轉化為文字材料,抒發思想與情感,而讀者通過閱讀與作者交流,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大量閱讀后,可以擁有較高的閱讀水平,形成較好的理解能力,把握并理解文章的涵義,豐富文化知識,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二、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環節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而隨著教育的發展,這些問題越來越明顯,亟待解決。
首先,很多教師意識不到閱讀的重要性。而且,教師往往只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文章,閱讀的范圍狹窄,閱讀量很小;在閱讀中,教師也采用以前老舊的教學方式,比如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說明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益于學生的成長,是填鴨式教學,學生的學習很被動,而且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溝通與交流,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與傳輸,并不關心學生的接受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會越來越低,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減弱。
其次,閱讀的范圍狹窄。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課本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給學生增加一些課外的閱讀內容,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最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只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之間沒有討論、反饋,整個課堂了無生機與活力。
這些問題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如果問題一直存在,學生在閱讀方面會落下很大一截,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十分不利,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學校和專家學者的關注,尋找解決之法。
三、小學語文閱讀的實踐與創新
1.教師須提高意識
第一,教師要重視閱讀,明確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與學生互動、溝通,改變老舊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要從學生出發,不能只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強,喜歡表達,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閱讀《麻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對麻雀的認識,之后與作者筆下的麻雀對照,發現不同。閱讀《父愛之舟》前,教師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父親或者分享自己與父親之間發生的難忘的小故事。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教學效果更好。
2.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組織閱讀教學,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討論環節、小組合作環節,或者通過“談一談你自己”的游戲組織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例如,閱讀《開國大典》時,教師一改往日的教學方式,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組織他們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然后,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說一說自己小組閱讀后的感受,以及在閱讀中遇到了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教師在旁協助。結果顯示,學生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學習滿意度也很高。
這就說明,小學生喜歡多種多樣的授課方式,而且,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3.擴大閱讀范圍
教師要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準備一些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的資料,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知識儲備,讓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提升閱讀能力,加強文學素養,這對他們的成長十分有利。
總之,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十分重要,教師要注重實踐和創新,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