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平
【摘要】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共同體,它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有計劃的預設與精彩的生成構成了一堂靈動的課、一個有生命的課堂。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更需要有生成,二者只有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和諧相生,我們的教學才更有效,才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巧妙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才會讓物理課堂生機勃勃,綻放精彩。
【關鍵詞】 ?預設 生成 物理課堂 精彩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59-02
0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發凸顯,生成性課堂的可行性應運而生,成為了物理課堂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生成性課堂是真實的、自然的師生互動課堂,是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的過程。所謂預設就是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的規劃,使得教學在一定的程序上運行。生成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時出現的有價值、有創見的物理問題或情境為契機,善于調整或改變預先的教學設計,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從而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使教學獲得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由此可見,恰當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讓物理課堂生機勃勃,綻放精彩,應是教學的一種較佳境界。
一、彈性預設,為生成留有遨游空間
所謂“彈性”就是指為實現物理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設計出靈活、動態、板塊式的“學”案,而不是周密細致、一成不變的線性“教”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預設是教學實施的前提。所謂教學預設,并不能完全理解為課前備課。一堂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應該是課前“精心預設”和課中“動態生成”的辨證統一。課堂狀態是一種流變的狀態,這主要取決于教學對象,即教學主體。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充滿著無數個變數,使課堂教學會出現種種難以預料的情況和事件。如果教學預設過死,就會造成課前預設和真實情境的錯位,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學預設不是單純的課前備課所能完成的,也不是教案內容所能約束的。然而,一堂優質而有效的課,課前備課又是必備而重要的一環,這就要求在備課時,既要預設到課堂上種種可能的變化,并針對這種變化而預設出不同的應對方案,又要想到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可預設性而留出相應空白,讓學生預以發揮,即對教學預設應作出“活化”處理。對于傳統的物理教學來講,動態生成的教學設計似乎要“粗”得多,但這為課堂實施的“細”留下了足夠的彈性時空;為知識的動態生成、學生的自主建構留有了余地。彈性預設可以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多種“渠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拓展廣闊的空間。如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一節中,我們可根據教學的重點,就噪聲的來源途徑,噪聲的危害,控制噪聲的方法等問題設計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初步確定教學方案,但在組織教學時,由于采取自主討論、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不同,考慮問題的思路各不相同,說出的觀點難免有所爭議,所花時間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預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以免草草收場。
二、精心預設,讓精彩生成洋溢課堂
如果說彈性預設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整體謀劃,那么精心預設則著眼于局部環節的精雕細啄。生成不是盲目、被動的,不是信馬由韁式地開展教學活動,而是需要教師深入發掘、積極引導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課堂上教師不經意間追問一個問題、演示一則實驗、創設一種情境、給出一道習題,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教師真正的教學藝術,其睿智不是表現在知識“先知于學生”,而是表現在認識“落后于學生”。因此在一些情況下,教師要有意設置“陷阱”,讓學生形成思維的障礙,使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探究發現、交流撞擊,然后在課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屬于學生自己的東西,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寶貴資源加以利用。精心預設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沉著穩定、游刃有余、邂逅生成、演繹精彩,提升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維與情感活動質量。如,在使用天平測量質量實驗中,天平調平時有意不把游碼移至左端的零刻處;在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故意用酒精燈內焰加熱;使用滑動變阻器時,有意不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位置,等等,利用現時的“生成”,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存在,尋找正確的操作方法。老師偶然的“失誤”,可以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何樂而不為?
三、調節預設,動態生成巧妙相隨
生成是動態可變、豐富多彩的,再好的預設與課堂實施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實施中,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的信息資源,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當教學活動不能按照預設展開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節乃至放棄教學預設,創造出新的推動教學動態生成的教學流程,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在《電流和電路》一節中,做完了課文設計的演示實驗,我問到:通過以上實驗,同學們可否歸納出電路有哪幾種狀態?一學生回答:電路有三種通路、斷路、短路。通路指的是接通的電路,這容易理解,那應該如何區別斷路和短路呢?我問,臺下學生眾說紛紜。對于初學物理電學的他們來說,斷路和短路往往混淆不清,難怪他們。我認真講解:“斷路是指用電器和電源之間斷開連接,電路中不會有電流存在,導致用電器無法工作。而短路是指電源的正負極之間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形成回路,整個電路中會有大電流,如果家庭電路中發生短路,容易燒壞電器,嚴重的會造成火災,造成財產的重大損失,所以一定要盡量避免電路短路”。通過講解同學們領會了,我相信,他們理清了斷路和短路的區別。課堂上的小插曲,雖然超出我的預設,花費了一些時間,但這種生成性資源的存在,卻能使我及時引導學生對錯誤思路進行審查、糾正和自我完善。同時使課堂更加充實,更加精彩。
四、放棄預設,創造生成完善課堂
學生常常因“假設”而“生成”異議,從而偏離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預設”的軌道。當教學活動不能按照預設展開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乃至放棄教學預設,創造出新的推動教學動態生成的教學流程。在中考前復習階段,“預設”之外的情況很多,有時原打算將一份試卷的錯題評講完,而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受知識、經驗、思想以及思維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在理解和語言表達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偏差甚至錯誤,我們只得放棄預設,停止其他題目的評講,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解決某道題的某個問題上。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需要煉就天才般的眼睛,認真挖掘課堂中所生成的資源,同時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處理課堂教學,完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
沒有“預設”,就不能“生成”;沒有“生成”,“預設”也難以真正落實。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設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在課堂上,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智慧,做到耳聰目明,敢于突破預期的目標,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生成的目標,應充分重視,因勢利導,組織探究,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中生成人生的智慧與創新人格,讓教師本身在教學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職業體驗,創造教育的精彩。
[ 參 ?考 ?文 ?獻 ]
[1]沈建明.“讓有效提問在物理課堂中綻放精彩”《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年第31期.
[2]《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0年05期.
[3]居石磊.“生成性課堂教學如何處理生成與預設的關系”《技術物理教學》2011年04期.
[4]《物理教師》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