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梅娟
【摘要】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和推進過程中,對初中階段課程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在教學工作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思想,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專業素養進行重點培養。本文對初中階段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探討和分析,并尋找其具有優勢的教學發展戰略,以提高學生歷史課程核心素養。
【關鍵詞】 ?初中歷史 學生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162-01
0
隨著社會領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落實,初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工作也在隨之調整和變化,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下,初中階段歷史課程的教學工作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社會參與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一、初中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國家的不斷強大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理念積極地推動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而歷史課程作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傳承和載體,更是要在教學中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傳統、精神文明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為學生梳理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新思想,要求學生以理論知識學習為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同時形成完整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于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
(一)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轉化為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
就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學校對初中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有自主發展、文化素養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而想要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就要將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每一門學科的課程標準,將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可以實踐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通過引導學生掌握史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是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實證是歷史核心素養得以達成的途徑。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歷史中的每一件事都會有時間點的存在。而教師可以將零碎的時間點,按照事件發生的次序進行排列,將其整理成學生可以理解的時間序列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目了然,清晰明了地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初中歷史主要是將基本史實當成主要內容,若學生不能實現有效記憶,則等于沒學。所謂的發揮、應用也都是建立在這種記憶之上,所以,史實的掌握也是學生核心素養要求的基本所在。例如,在學習《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一課時,教師可將從1946年人民解放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這段時間中的著名戰役和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串聯,然后在事件中將事件相關人物進行發散講解,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的了解到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過程和重要事件。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使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更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清晰的看到歷史發展的模樣,更深刻的感受歷史中所蘊含的精神和信仰。
(三)創建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因為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而歷史教材只將發生過的事件運用文字進行描述,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只是通讀教材并不能感受到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情感和體驗,所以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而情境創設,就是很好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置身于歷史事件之中,假設自己就是當時歷史事件的主人公,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當時的環境和氣氛,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創設歷史情景模擬,指導學生像歷史事件中的人物一樣行動、思考、說話,讓學生進入角色扮演,體會當時的氛圍和環境。例如,在學習《五四運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不同角色對五四運動情境進行演繹,讓學生通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表達自己對五四運動性質和意義的理解和感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放視頻《我的1919》,讓學生感染熱血沸騰的場景,使學生體會到愛國的優秀傳統,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正確愛國感。歷史學科的學習并非是掌握歷史知識這么簡單,創建教學情景這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抽象難懂的知識理解程度,從而實現不斷發展和不斷進步。
(四)情感互融,建設多元評價理論體系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初中歷史課程中的情感互融是對歷史教師教學成果的最大化體現,也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細節化的參考。唯物史觀是歷史核心素養的靈魂。教師可以在現有的歷史理論平臺和實踐平臺上進行課內外系統的教學模擬實驗基地的構建,并且在構建的過程中融入多元評價理論體系,讓學生在對歷史的評價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所學的歷史課程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提升為對歷史事件意義的理解以及對其中包含的情感的認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依據史料對具體的史實進行了解和認識,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掌握其因果關系,感悟和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另外,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從多方面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通過對歷史事件和其他學生觀點的評價,培養自己依據客觀事進行思考問題和評價問題的習慣,以此來培養自己客觀、理性、冷靜處理問題的態度。
[ 參 ?考 ?文 ?獻 ]
[1]王燕飛.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的核心素養培養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7(8):124-125.
[2]羅永雙.新課標下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