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閱讀教學作為當前語文學科中的重點,不僅僅在考試中占有較高比例,更是對學生人文素養與信息處理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各種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下降,學生閱讀理解水平不高。因此,要針對閱讀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作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新課程標準》中明顯指出:語文教學應當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開展。而閱讀教學,正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傳遞信息和理解信息的方式。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學生情感體驗,不斷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實現學生個人素質和人格品德培養提升。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內容理解,忽視情感熏陶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加快教學進度,往往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結構和內容進行理解,將文章拆分開之后讓學生細讀,然后復述內容。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會重點針對字、詞、句進行教學,將這些簡單的文本組成單位傳授給學生。最后,將文章的中心思想與寫作手法標注出來,由學生記憶掌握。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十分傳統,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灌輸式教學只是為了學生能夠在語文考試中完成閱讀理解題目,獲取高分數,并沒有真正地引導學生挖掘完整的內涵,也沒有帶領學生感悟文章的整體之美,反而將文章割裂開來,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未來閱讀能力提升帶來不利影響。
(二)重視默讀和朗讀,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犯過這樣的錯誤:即一開始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文章整體大意,隨后要求學生集體進行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等方式朗讀課文。最后根據課文內容和教材上的課后問題作答。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單一,課堂表面上一片熱鬧,學生學習氛圍很好。事實上,由于這種方式并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很多答案和內容都是在教輔書中找到答案,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就算渡過難關。這樣的想法導致很多學生對文章根本沒有自主思考,完全是人云亦云,缺乏對文章的獨特理解,更沒有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并不起效,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緩慢。
(三)閱讀寫作分開,忽視讀寫合作的重要性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點內容,而閱讀是知識輸入的重要渠道,寫作則是思想輸出的重要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忽視了寫作教學,就會導致學生只是為了讀而讀。學生在閱讀中僅僅是看了個熱鬧,在大腦中留下了簡單的印象,等過幾天又會完全忘記。而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寫作教學,就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經驗,在寫作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感悟,從而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對策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更是學生使用語言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閱讀的本質,也就是感悟。只有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力和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升,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重視閱讀本質,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通過閱讀能夠讓學生和文章作者間產生情感共通的感受,進而使學生更快獲取知識和閱歷,提高個人修養與綜合素質。而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過程,其根本是學生朗讀課文和復述課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先朗讀來感知全文,然后將他們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表述出來。這樣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又能夠讓學生進行語言化的表達。例如在進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教學時,作者在文章中記敘了自己和伯父間的幾件小事,表達了魯迅先生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在教學時,教師就應當讓學生對文章朗讀之后總結都有哪些小事,并且能夠復述出這些事情,并談論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情景表演,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情景中各角色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魯迅先生的偉大之處。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尊重學生主體,改變對學生閱讀理解的評價方式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起平等寬松的閱讀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結合個人閱歷與生活經驗進行的個性化行為,由于每個人成長環境和身心發育情況不同,對于一篇相同的文章,學生肯定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與感受。
教師在面對學生古靈精怪甚至是離經叛道的想法時,一定要因時制宜進行引導,千萬不能夠直接對學生的想法表示否定,更不能夠要求每個學生心理的答案都是標準答案,否則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將會受到嚴重打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一步步引導學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感受,建立起一個嚴謹、多元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
(三)加強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寫中讀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創新,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些文章進行改寫和續寫,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既需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又要給予學生發展性和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既要引導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又要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完成對信息的認知和重組,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賈雙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