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要】益智區是幼兒園常見的游戲活動區域,益智區主要是投放一些能促進幼兒想象、比較、觀察、辨別等啟發幼兒思考的材料,可供幼兒直接接觸、動手操作的區域。益智區的游戲以其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自愿、愉快的活動中,訓練手部小肌肉,培養靈活性、獨創性等品質,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是開發幼兒智力、鍛煉幼兒思維的重要手段。本文論述了小班益智區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希望能帶給各位幼兒教師一些啟發。
【關鍵詞】小班;益智區;指導策略
游戲是幼兒期的主要活動,幼兒主要通過游戲獲得一些粗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我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兒童是以游戲為生活的,他們除睡眠、生病以外,無時不在動作,不在游戲?!庇變簳r期的游戲活動可以閃爍出智慧的火花,幼兒通過游戲來發展智力,游戲能培養幼兒的感覺、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益智區是幼兒園常見的游戲活動區域。益智區內主要投放了一些能促進幼兒想象、比較、觀察、辨別等啟發幼兒思考的材料,以及可供幼兒直接接觸、動手操作的區域。益智區的游戲主要是桌面上的小型游戲,以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自愿、愉快的活動中,訓練手部的小肌肉,培養靈活性、獨創性等品質,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是開發幼兒智力、鍛煉幼兒思維的重要手段。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益智區的活動,重點圍繞各項益智游戲的組織與實施來開展研究,引導幼兒在動手、動腦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能力,實現對幼兒手腦協調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游戲的參與者、支持者、引領者、組織者、評價者和反思者?!蹦敲?,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到底應該在何時介入?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介入才能使幼兒的個性與創造力得到主動、充分的發展呢?
一、細致觀察,把握興趣
實施教育,觀察前行。觀察是打開教師與幼兒互動的大門。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讓介入的過程充滿智慧,并通過觀察獲得必要的信息:投入的材料恰當與否、安排的時間夠不夠幼兒游玩、幼兒的經驗程度如何,等等。每位幼兒在能力、興趣、學習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發展有其規律性,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和言談舉止,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空間,最低限度地適時介入,給予幼兒支持性的幫助、啟發和引導。教師還要耐心等待幼兒的游戲結果,并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
⒈捕捉興趣火花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持續時間較短,手部的小肌肉發育不完全,有些幼兒不管參加什么活動都不感興趣,教師要深入觀察幼兒,捕捉其身上閃現的興趣火花,順勢給予他們支持。例如,在磁力片游戲中,苗苗就表現得興趣欠缺。當她翻到摩天輪圖譜時停頓了兩下,筆者很自然地說道:“這個摩天輪和環球港的很像,看起來真棒!”苗苗立刻興奮地說:“我可喜歡這個摩天輪了。”筆者答道:“也許可以用磁力片試一試哦!”苗苗隨即點了點頭,立刻拿起了磁力片準備搭建摩天輪。
2.遷移興趣定勢
有些幼兒的興趣較單一,教師要善于將幼兒的活動興趣向其他領域滲透與遷移,激發他們對區域內不同的游戲活動產生興趣,從而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例如,欣欣很喜歡益智區的拼圖游戲,已經玩得相當熟練,于是在每次參與區域游戲時首選拼圖。有一次,筆者對她說:“欣欣的拼圖游戲玩得真棒,不知道你敢不敢去挑戰一下蘑菇釘呢?這可是更高難度的游戲哦!”欣欣一聽有點不服氣,說:“再難的游戲我也不怕,我要去挑戰。”說完就收起了拼圖游戲,轉身去拿蘑菇釘的游戲材料。
二、適時介入,順應引導
⒈隱性介入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較低,語言理解能力也較弱,他們解決問題時缺乏一定的技巧,懼怕嘗試新事物,害怕在活動中遇到困難等。為了避免挫傷幼兒自發的活動積極性,教師要盡量少去干擾幼兒的活動,要慎重地選擇間接指導。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進行暗示指導,這種指導具有隱性的特點,不會沖淡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當幼兒對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玩法單一時,教師可以用這種方式介入指導。例如,益智區剛投放了一盒《獨具慧眼》的游戲材料,目的是想讓幼兒學會對比觀察,并且大膽說出自己找到的不同圖案。但結果卻無人問津。于是,筆者決定和一位幼兒共同游戲。游戲前,筆者并沒有講述游戲規則,而是讓幼兒在觀看與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游戲內容,并且自發地加入游戲中。而后,筆者悄悄退出游戲過程,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的主場。
⒉直接介入
當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尋求幫助,以及幼兒在游戲時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做帶有攻擊性、危險性的動作時,教師則需要及時地介入,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小班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制約,在活動中常常會忘記規則。例如,幼兒在益智區內壘高積木玩多米諾游戲,然而玩著玩著,幾個幼兒在區域間跑來跑去,開始互扔積木,吵鬧成一團。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就應該及時介入游戲,直接組織和把控活動,隨時用語言和行為提醒幼兒并給予適當的幫助。
把握介入時機也體現出了教師高超的專業素養和智慧。而有效的介入必須“待時而動”,教師如果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漫無目的地隨意觀看,未能注意到幼兒的活動情況,或幼兒的興趣正濃時,教師喋喋不休地干擾幼兒活動都是不正確的。不考慮時機就介入反而會影響幼兒的活動,只有當幼兒確實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圍的困難或快要失去信心時,才是教師及時介入的最佳時機。教師的介入可以從材料的改造、活動的重新組織、興趣點的技法等方面入手,重新煥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使活動得以延續下去。
三、學會等待,適度參與
在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善于利用與捕捉教育機會調整幼兒的學習方式。在看到幼兒出現問題時,很多教師都忍不住直接介入幼兒的活動,剝奪了他們自主探索的機會。其實,在看到幼兒出現問題時,我們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給幼兒更多的自由空間。
四、多元評價,鼓勵探索
區域游戲結束后的交流、分享環節應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應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平等、賞識、鼓勵為原則,讓幼兒感受到教師欣賞自己、喜歡自己,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還可以讓幼兒來評價活動情況,可以說說新的發現和收獲,也可以說說遇到的困難,還可以說說失敗的經驗。總之,要鼓勵幼兒各抒己見、人人參與,激發他們的熱情。
總之,小班益智區游戲活動中的指導是一種隱形指導,既要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適時地提供幫助和支持,讓幼兒與材料、幼兒與教師間進行親密互動,促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有所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很高的指導技巧。
【參考文獻】
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美〕蓋伊·格朗蘭徳.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