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美術學科多元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總結,它具有良好的評價作用、指引作用和激勵作用。它的作用和結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總體來看,美育仍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的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質、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應付、擠占、停上藝術課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多元的美育評價方式和評價對象,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并對課堂學習產生極大影響,從而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藝術素養;多元評價;美育
藝術素養,是指藝術范疇的內在知識與外在表現相協調統一的一種能力和水平。多元評價,是指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學習價值進行主題多元評價、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的綜合評定。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它不再只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僅僅是家長對子女的評價,而是社會各個層面的人,通過各個渠道參與對被評價者的評價,從而促進被評價者藝術素養的提高。而藝術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的需求,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認識自己,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
一、學生現今美育發展評價體系狀況分析
美育的本質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學生通過藝術課程和藝術活動獲得藝術認知、藝術實踐、藝術創造和文化理解能力,所以評價學生的體系應適應現今學生的需求。現在,學生的發展應從教育、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若因為單方面的短板,受到不合理的評價,學生會失去學習藝術的信心。若是依據學生各方特長,如認知、實踐、情感、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將有助于學生自我能力的發展,自我水平的提高。
1.發展性評價適應當代學生藝術發展的需要
許多現代教育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要使學生在今后有更全面的發展,必須建立更全面的評價體系,而多元評價體系正好適應了這一需要。但如今評價體系有很多弊端。一方面,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大多通過教師來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等來評價學生的最終成績。另一方面,評價內容過于單一,大多考試評價都是通過筆試,雖然也有上機考試,但這不過是筆試的衍化,沒有改變本質特征。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方式將阻礙學生的發展。對于美術學科的評價更是偏頗與片面的。
2.藝術學科發展評價方式建立的重要性
藝術學科發展性評價應是具有明確的目標,評價的方式應是教師方便教、學生方便學、學校方便管理的完整過程,為學生建立有助于全面認識自身藝術素養的信心,它不再以單一的評價方式為主體,可以借助評價軟件作為媒介,讓數字化的管理為藝術教育教學評價服務。這種評價方式不再一味重視結果,而是更看重過程,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成長記錄袋的記錄整合形式,將學生藝術素養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藝術作品以圖文的形式進行整合與記錄,這種方式有助于消除學生作品用時方恨少的焦慮,改變以往盲目的激進評價狀態,充分考慮檔案袋的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讓藝術學習成為學生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自主需求與品質提升的方式與途徑,并針對實情與要求之間的差距,逐步調整與推進藝術學科評價方式的建立。
二、如何建立藝術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應多元,這些評價的結合將會更科學地衡量學生藝術學習效果的優異。
1.藝術學科評價主體的多元
美術學科傳統的評價方式是聯系學生與家長的橋梁與紐帶。例如,即便學生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教師評價學生最近上課不用心,家長也將會責罵學生,不會因為考試優異而嘉獎學生;反之,即使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教師卻對家長說學生很努力,學習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便不會受到家長的責罵,這就是教師的作用。但這種單方面的評價方式不能準確地描述學生是否真的優異,若想打破這一弊端,可以從教師、家長、同學、學生自己等方面進行評價,最終確定學生美術素養是否優異。
2.藝術學科評價方式的多元
教育部計劃新規要求,藝術學科也將進入中考,這是非常典型的改革方式。此外,小學生藝術素質評價制度的實施,為一些文化課薄弱、有藝術特長的學生開辟了新的道路,這些新的評價方式使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特長選擇更有助于自身發展的道路,使他們能夠克服自身學習弱點,發揮自身藝術特長,從而考入理想的高校。這種多元評價的方式將會使學生大大受益。
3.藝術學科評價內容的多元
構建數字化多元藝術素養評價體系,對藝術學科評價內容進行多元評價,有效地結合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實現藝術學科教學評價的反饋與改進功能,實現日常藝術學科教學評價的數字化,同時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進行藝術素養的分析,為藝術學科教學管理提供反饋與檢測機制。其一,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通過文獻檢索搜集與整理,藝術素養多元評價的理論體系的最終落腳點是藝術核心素養的養成,這正是當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基礎和目標。其二,藝術課程中的知識點分布散亂且融合度不足,因此在評價方式多元化的過程中需要對知識點進行調查、篩選、培植,通過實施問卷調查、訪談、統計等方法獲得反饋資料。
總之,藝術學科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合理對評價的單一化、主題化進行整合,擺正藝術學科的位置,挖掘藝術中的思維,整合藝術課程與評價體系。通過多種方式從不同的維度對學生藝術素養進行有針對性的考查與更客觀的評價,可以從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銜接方面切入。針對目前的條件,以靜態的展覽、動態的藝術表演及數據庫的建立作為依托,開足開齊藝術課程,配齊配足專職藝術教師,確保學生藝術素養提升工程的順利展開,總結提高評價效率的方法。評價方式的變革是促進藝術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藝術教育評價已經成為多元化的價值性評價,每個藝術工作者應秉承以人為本的評價原則,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藝術學習的經驗、情感、態度、興趣的高級心理品質的質性評價,而且要強調對學生藝術學習的認知與技能的量化評價,以多元評價方式為分類原則,建構有機結合的評價體系,使評價體系實現過程化、持續化、客觀化以及綜合化。教育工作者必須秉持全新的理念、新的尺度,這種多元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全面科學地評價自己,最終全面提升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馬玲,宋艷娜.構建“悅芽爭章”評價體系——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04):79.
張曙輝.龍巖市中職學校多元星級評價體系的實踐探索[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