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挺
【摘要】新教師是教育隊伍的生力軍,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是提高教學質效、促進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有效路徑,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一種合作共贏,既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更能實現(xiàn)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雙贏。
【關鍵詞】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現(xiàn)狀;新教師;數學教學
新教師是教育隊伍的生力軍,作為一名新教師,筆者最大的愿望是盡快站穩(wěn)講臺,適應教學崗位,在專業(yè)上迅速提升,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是提高教學質效、促進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有效路徑,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一種合作共贏。
一、數學新教師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數學新教師剛剛走上教育崗位,缺乏數學教學閱歷。初為人師的數學新教師處于專業(yè)成長的初級階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暴露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教輕學,講風過盛
新教師年輕氣盛、意氣風發(fā),他們一登上講臺,就成為課堂的主人,兢兢業(yè)業(yè)地“傳道授業(yè)”,滔滔不絕地為學生講授。新教師雖然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比較快,但是往往不能將好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機地融入實際課堂教學中,雖然他們也知道“生本理念”“學的課堂”,但是在真正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新瓶裝陳酒的情況,過度使用講授法,重教輕學,講風過盛。新教師在課堂上重視教學,忽視學生,忽視學習,不能做到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忘卻了教學的本真。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是配角,無論是知識還是文化,都要讓學生自己去學,而不是靠教師去教,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引領者與合作者。
2.孤軍作戰(zhàn),缺乏合作
合作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下各個行業(yè)的重要發(fā)展理念。然而,許多初登講臺的新教師并沒有領悟到合作的重要意義,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偏向個人主義,缺乏合作意識,在課堂上很少見到合作的蹤影,無論是師生之間還是學生之間,難得有合作性活動,師生之間極少互動交流,學生之間也很少溝通合作。
教學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課堂需要合作,教是為了不教,教要為學服務,教學要依靠學生。合作是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新教師要避免孤軍奮戰(zhàn),主動與同伴合作,與學生合作,主動構建學習共同體,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在合作中借智借力,助推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3.急功近利,貿然挺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需要精心培育和耐心等待。教育是一門緩慢的藝術,不會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基于學生的立場,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特征,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立刻見效。
急功近利、貿然挺進是多數新教師的通病,他們在教學中只會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教案,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意外生成缺少靈活的教學機制,不懂得隨機應變地調整教學預設,而是強行推進教學進度。他們對學生缺乏耐心,不愿意放慢教學進度,不愿意留給學生體驗與思考的時間。
二、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建構的價值
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是指數學課堂上學習者在志愿參與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同課堂資源之間的社會交互建構共性知識,建構自己的身份感以及達成共同學習目標的實踐共同體。這里的學習者既包括教師又包括學生,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的基層學習集體。新教師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人師也是學生,既要向前輩名師學習,也要向自己的學生學習,要和學生結為學習共同體,與學生結伴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課堂學習共同體倡導師生同學習共發(fā)展,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突出群體動力的作用。課堂共同體的形成與師生互動息息相關,教師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共同體和推動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動態(tài)發(fā)展。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彰顯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自學。課堂學習共同體實現(xiàn)了互動交流,促進學生有效地學,同時讓教師從學生身上獲得啟迪,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共同體實現(xiàn)了亦教亦學、教學相長,達成了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雙贏目標。
三、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建構的策略
針對數學新教師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有效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
1.走下講壇,讓權與生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首先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近教師,信任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是被動的受體,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缺少自由活動的時空,導致師生關系敵對緊張,學生對教師疏而遠之,不愿與教師交流互動,不愿學,也學不好。學習共同體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改善師生關系,讓師生關系從敵對轉為友好、平等。要實現(xiàn)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心中有學生,讓權于生,融入學生中,與學生平等對話,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要充分放權,把發(fā)言權、探究權、合作權等交給學生,自己甘于退居幕后,讓學生擁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權利,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一億有多大》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效感受和理解一億的大小,筆者沒有進行枯燥的講授,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實踐活動。筆者和學生一起動手操作,在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等探究活動中真切體驗到一億的大小,感受到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優(yōu)建小組,合作探究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協(xié)作、主動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該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為學生搭建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讓課堂由以教師為主體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由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為中心。
課堂學習共同體包括師生共同體與生生共同體,其中學習小組無疑是一種重要的課堂學習共同體,學習小組將學生個體凝聚在一起,圍繞共同的任務展開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筆者幾乎每一節(jié)數學課上都會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并引導學生精誠合作,提高合作學習實效。學習小組的優(yōu)劣影響到小組合作質效的高低,教師要優(yōu)建學習小組。合作小組的組建人數不宜過多,四人左右為宜,小組長要具有較強的號召力、組織力,小組的建制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便于組內的互助互學,利于組間的公平競爭。
3.守望相助,靜候花開
王開東老師提出“教師不妨做個大猴子”的觀點,他認為學習就是大猴子帶著一群小猴子去摘果子,教師這只大猴子要保護小猴子的自主采摘權,同時要對小猴子們守望相助,在他們需要幫助之時,伸出溫暖的雙手,悄然無痕地為他們示范、引路,幫助他們欣喜地摘到果子,讓他們都能品嘗到果子的美味。
教師是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締造者,更是學習共同體的經營者,教師要呵護學習共同體,增強凝聚力,提升戰(zhàn)斗力,學會靜觀明斷,適時向學生施以援手,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探究空間與思考時間。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圍繞導學單開展小組合作預學,然后開展全班展示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筆者來回巡視,把握學情;在展示交流時,筆者耐心傾聽每組學生的發(fā)言;在歸納總結時,筆者不是急于說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建構。
數學新教師要想在專業(yè)上得以快速發(fā)展,除了加強理論學習,向名師取經求教外,還應勇于在課堂上探索實踐。讓我們精心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開辟一條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捷徑。
【參考文獻】
趙紅婷.基于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4(07):42-44.
陳志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