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
摘 要: 有效教學是永恒的話題,對有效教學的探索永遠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就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具體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數學教學
一、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時空自主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在自主時空學習,在自主時空中成長。如教學《比的意義》,筆者在教完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后,學生對此有初步的掌握,這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自學提綱:①學會比的讀寫法;②找出比各部分的名稱;③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④比值怎樣表示?等等。先讓學生獨立自學,再合作交流補充,最后匯報,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并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難點,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方式自主
“知識不能僅靠傳授和模仿得來”,要真正獲得知識,教師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和“創造”知識,并在發現過程中提高探究知識的能力方式上的自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聽一聽、畫一畫、比一比、折一折、說一說,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再創造有關數學問題。
如教學《對稱》,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活動:①比一比:通過故事導入,選取生活中的對稱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圖形共有的特征:左邊和右邊的形狀、大小、條紋、圖案都一樣;②剪一剪:讓學學生動手剪一剪,在自己設計的圖形中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③畫一畫:讓學生畫一畫對稱軸,找一找對稱軸,在畫中、找中感悟到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對稱軸,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④拼一拼:給學生提供大小、形狀數量不一的圖形,拼出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這些活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發展有機結合,數學建構思想和方法得到有機的培養。
二、重視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
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今天,每個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突出學生的應用,創造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基礎上展示個性、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并從解決問題的情感體驗中嘗試獲得成功的快樂。
1.創設探究情境
無數成功教學,一切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無不體現“情感”這兩個字。師生之間有效的情感交流,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智慧活動,而且使教學達到高效益。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有趣的內容較為感興趣,對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積極參與。教師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對稱》這一課:教師通過故事導入,設計了一幅美麗的大森林畫面情境圖,用小蜻蜓和小蝴蝶的對話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分類》這一抽象概念的枯燥講解往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學時設計游戲“帶朋友回家”,讓學生幫助小動物、各種車輛、水果等回家,引導學生將同一類物品放在一起。通過這些情境,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動學生迅速投入有趣的數學知識探究活動中。
2.設計探究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藝術》中曾指出:“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和勞動。”在知識探究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有挑戰性、探究性的問題。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提供一些完全一樣的梯形,上面印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要求學生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并根據自己的算法嘗試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探究討論得出以下方法:方法一:數方格。方法二:將梯形分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方法三是將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方法四,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旋轉平移拼成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方法五:從梯形的中位線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學會傾聽
課堂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傾聽同伴的發言。首先要調整好傾聽者的心態,在教學中經常灌輸“一人技短,二人技長”、“一個諸葛亮抵不過三個臭皮匠”的思想,如果不傾聽怎能吸收別人的精華之處呢?告訴學生:“你一個人可能只有一種想法,但是善于傾聽別人的想法,你就有了更多的想法?!痹谝粋€人發言完畢后,經常問一問:“你聽明白了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剛才講了什么嗎?”以此促使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并在長期傾聽的過程中養成傾聽習慣,并從他的發言中獲取有用信息,能認真思考,參與其中。甚至從他人錯誤的發言中找出錯誤所在,幫其改正,從而達到再一次整理知識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明白只有認真傾聽,能借鑒別人的意見,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將課堂變成一個真正思維碰撞的陣地,思維交流的空間。
2.大膽討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思維水平差異,思維角度的不同,對同一個問題常產生不同的思維結果。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小組合作,有效提高學生合作效率。
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利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求三角形內角和出現爭執的時候,筆者不失時機地引導:“有沒有其他辦法求三角形的內角和呢?”因勢利導安排小組討論探討,在激烈討論中,辦法有了:有的想辦法把三個角合在一起;有的動手撕;有的孩子動手拼。生生之間討論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小組間合作意識,體驗組和組之間的競爭感。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樣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
新課程呼喚新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教師要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是課堂有效的保障。新課堂需要教師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堅持不懈地實踐。只要時時站在創新高度,以創新的內容、用創新的教法去引導學生創新性地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相信一定能煥發出充滿生命活力與魅力的數學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