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賢
立德樹人是我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人類智慧皇冠上燦爛的明珠,也是一門充滿愛國思想的科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形成,也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當下,各版本的數學教材都用了大量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的成就和體現古今中外科學發展成果的素材作為載體,來呈現數學學科的課程內容。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能感受到愛祖國、愛家鄉、愛科學的教育。小學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資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抓好時機、順其自然、巧妙有機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而積極的過程,學生知識的獲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境,引領學生了解祖國的繁榮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熱情。
在教學“年、月、日”這節課時,課堂伊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然后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祖國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接著,我繼續播放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視頻。學生看完視頻后都熱血沸騰。然后,我提出問題:“截止到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了周年?”在學生回答“70周年”后,我進行了如下引導:“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70年春華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不斷創造偉大奇跡、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這樣動情的語言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榮譽感油然而生。接下來,我又讓學生說一說奧運會是哪年、哪月、哪日在北京開幕的(2008年8月8日),并讓學生思考:記錄下這些神圣的時刻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呢?這樣,很自然地就引出了這節課的主題:年、月、日。
(二)精心設計習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理念下巧妙地設計數學練習題,真正體現“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也顯得尤為重要。不過,我們不能只為設計習題而去設計,數學習題的設計要與人民的生活、國家的建設、社會的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要體現時代的特征和生活氣息、要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應用聯系,強化應用實踐,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學完“復式統計表”之后,我設計了下面一道練習題:首先出示復式統計表(如表1);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個統計表,說一說通過表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中國獲得的金牌數在逐年上升,這說明中國的逐漸強大和綜合實力的逐漸增強以及中國體育事業的進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教學完“負數的認識”之后,我設計了下面一道習題:海底最深的地方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馬里亞納海溝,它最深處的深度可達11034米,以海平面為標準,可以記作-11034米。人類探索的足跡,不僅僅限于地球,還遠涉月球。月球和地球一樣,這里也有白天和黑夜。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氣溫高達126℃,但夜間的平均溫度卻只有-150℃。但中國人從未停止過探索太空的腳步。2017年11月,我國成功發射了長征5號運載火箭。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插入央視新聞視頻)進入-3分鐘程序后,指揮大廳中,指揮員連續發出了幾次口令,讓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
師:剛才新聞中,提到了一個“進入-3分鐘程序后”這是什么意思?
生: 倒數3分鐘,倒計時。
生:就是離發射還有3分鐘。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火箭發射的盛況。(播放發射視頻)
師:怎么樣,有什么感覺?讓我們把掌聲送給祖國的航天英雄們。希望我們每名同學都能刻苦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為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愛祖國、愛科學、愛社會的教育。
二、利用數學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無比忠誠和熱愛的思想感情,是公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數學史是幾千年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打開中國數學發展的史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古代數學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成果卓著,很多研究成果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的許多成果,不但在發現時間上遙遙領先,而且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當前,各版本的教材每冊中都有一些相關的數學史知識的介紹,教師應結合所教學的知識,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我國的科學家和勞動人民在數學方面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這樣,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在學習圓周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書中的“你知道嗎”:約2000年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周碑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約是它的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就比國外大約要早1000年。現在,人們用計算機算出的圓周率,小數點后面已經達到上億位。
在學習“正負數”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九章算術》產生的年代,然后說明此書不僅把“負數”放到與“正數”同等的地位,而且建立了正負數之間的計算法則。而印度到十七世紀,歐洲到十六世紀才建立了“負數”概念。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在數論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陳景潤是離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他為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用了長達6年的時間對證明進行修改,光打草稿就用了兩麻袋草稿紙。
以上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材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介紹、滲透這些文化知識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用數學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數學課堂上的一種傳統做法。我們在對學生闡述中國數學史時,要客觀公正地進行論述,在肯定輝煌成就的同時也應看到不足。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我國古代數學的成就與不足。認識自己的不足,激勵自己趕上去,形成憂患意識,同樣是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自14世紀至19世紀中葉,我國的數學研究一度中斷,數學理論方面的探索幾乎完全停止。元代崇尚武功、明代八股取士、清代封關鎖國,都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數學的發展。以至于泱決數學大國,在大學數學的主要基礎課程中看不到中國人的名字。解析幾何的創立、微積分的發明、抽象代數的發展……無一與中國有緣。對于落后和不足,我們也應該不回避,不輕描淡寫。我們要把不足轉化為奮進的動力,敢于向世界高水平看齊、攀登、努力,而這本身就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寓教于樂,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數學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只要精心組織,無論什么形式都可以達到育人的目的。組識學生開展科技小制作,可以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習慣;舉辦數學手抄報,向學生介紹我國先進的數學思想和對世界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等。我們還可以開展“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等數學游戲活動。“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游戲被稱為中國古典智力游戲“三絕”,這些游戲的背后,不僅蘊藏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還包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在教學“七巧板”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七巧板”的相關資料,了解到“七巧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學生在收集“七巧板”的資料、拼擺“七巧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了他們探索奧秘的欲望。
實踐也是愛國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實踐中的愛國功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智、錘煉操行。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稅率”這節課,教材上有這樣一道題: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這顯然與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方法是不一樣的。于是,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新的稅收政策開展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有的小組上網查找資料,了解了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最新政策;有的小組走進稅務局機關去了解稅率方面的知識;有的小組走進企業去了解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帶來的的好處;有的小組還走進機關單位采訪了一些公職人員。這樣,他們了解到實行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辦法后,每月省了不少的個人所得稅,使人民的幸福感實實在在得到了提升。
通過開展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黨的好政策必將使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更加有動力,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重在經常性滲透,做到“潤物細無聲”。要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要讓學生從小建立起為國家富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激發學生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