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鵬
卡耐基在他的那本風靡全球的《語言的突破》前言中提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決于溝通的能力、講話的技巧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既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又有助于學生各門功課的學習,更有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與心理健康
我們不難發現:初中和小學“口語交際”的教育目標與指導要點既有聯系,又有差異。這兩個不同階段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是一致的,語言實踐的背景也是能相互承接、融合。因此,有必要從分析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口語交際入手,來尋找提高語言表達的具體途徑。
一個人說話興趣,說話水平發揮得如何與說話時的氣氛很有關系。說話時氣氛好,人的興致便高,情緒便較高昂,談興也會較濃,這樣便會無拘無束,傾心暢談。說話時的氣氛不好,人的情緒就低落,當然就不會有好的興致說話。
因此老師組織活動時,一是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他無話不談的親密朋友,是值得自己信賴可依靠的,使孩子在心理上戰勝自己,有說話的勇氣,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二是面向全體學生,多采用分組討論和集體談話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盡量給每個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及時感覺到老師的關注,自信地站在同伴面前大聲講話。如集體談話時把簡單的問題留給那些膽小、沉默、不愛表現的回答,把稍微難點的話題或話題小結性的發言留給樂于表述、表現欲強的孩子,“小老師”“值日生”輪流當等。
三是在孩子說話中如果發現孩子語句不完整、用詞不當或者聲音小等現象,老師應不急于糾正、否定、打斷,影響孩子說話的主動性、積極性,而是應該面帶微笑、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用鼓勵的語言讓孩子繼續講述完,要相信孩子在講述中會越講越好。
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以豐富的詞匯為基礎、為支撐的。如果學生詞匯不夠豐富,那么,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學生必定就會出現詞不達意、言過其實等各種尷尬局面。為此,為了顯著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師首先必須要引領學生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豐富的詞匯。
因為閱讀是一個語言輸入的基本過程,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領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焦點,扎實閱讀教材中的文本,并在此過程中厚積語言。以教學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專題學習《狼》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有的放矢地積累一些和“狼”相關的語言素材。如,和“狼”相關的詞語有: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狽為奸、豕突狼奔、豺狼當道等。當然,學生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描寫“狼”的句子等。學生以閱讀為契機,厚積了豐富的好詞好句等語言知識。如此以來,學生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就能夠信手拈來各種好詞,隨口說出各種好句。
準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基本內容之一。準確表達思想離不開恰如其分的表達方法。唯有靈活自如、恰如其分地運用各種表達方法,學生才能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方法。為了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方法,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思文本意蘊。在深思文本意蘊的過程中,學生不得不去分析各種表達方法。如此這般,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深諳各種表達方法。比如說,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敬業與樂業》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細致閱讀文本內容,深思語言文字背后的深層次意蘊。通過細致閱讀,學生就能夠真切體會到作者梁啟超有理有據地論述的“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學生也就能夠學習一些表情達意的方法。初中語文教師要將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讓閱讀成為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蹊徑。
教師應為學生的口語實踐提供具體指導,讓學生交際在實踐中學會口語交際。一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努力選擇中學生關心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二是根據預定的表達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紙、期刊、文件、網絡、影視、錄像、錄音、照片及口述記錄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三是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文字加工和簡單的美術編輯,編成文集。并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傳媒手段演示自己的文稿。學習用電腦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通過寫作和文稿設計提升自己口語表達能力。四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糾正不良口語表達傾向。
總而言之,要提高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并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就必須激發他們的情感,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活躍思維,促進交往,讓他們有話敢說,有話樂說,有話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