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華
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與高質量的課后作業相結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合理布置作業,學生認真完成作業,教師有效批改作業,學生自主訂正作業并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是一個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哪怕有一個環節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教師和學生收獲的勞動成果都將大打折扣。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作業分層??實效
批改作業是工具科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通過批改作業,教師可以直接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但是,對于目前大班額的現狀,作為一名高年段的數學教師兼班主任,每天除了完成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和處理班主任的常規管理工作,更大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批改學生的作業上了。以至于沒有辦法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諸如作業輔導、備課和教研上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進程。當教師好不容易批改完一天的作業,已經沒有時間督促學生訂正錯誤。盡管有部分學生回家后能用心訂正錯誤,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待錯題總是不耐煩,敷衍了事或是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指導,只求形式上的訂正,使得教師無法確認知識點是否真正落實。
通過將近一年時間的學習、思考與研究,我對教師批改作業這個教學環節有了新的認識:教師不能把批改作業僅僅看作是一項任務,實際上“學生寫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學生為什么要寫作業,學生寫什么樣的作業,教師如何批改作業更有效,學生對待批改完后的作業的態度是怎么的,學生是否按照教師的批語進行訂正,學生對錯題有沒有進行反思等。
一、教學設計中進行作業分層的合理有效設計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沒有太大的差異,成績中等的學生只要克服惰性,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課后用心寫作業,并及時訂正作業,很容易在短期內取得優異的成績。成績優異的同學,只要對自己放松了學習的要求,也很容易成績下滑,轉變成中等水平。但是對于一些后進生,特別是到了高年級階段,由于長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要想短期內在學業上有所突破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將學生大概分成A和B兩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是80分以上的,而B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是80分以下的。
無論是A層次,還是B層次,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鞏固都是非常必要的,《知識與能力訓練》中的題目都是比較基礎的,而且題量也不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就配套1—2頁的練習,所以,我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全部完成。
二、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高完成課后作業的質量
1.按照《紅桂小學七彩陽光少年評比方案》和《紅桂小學優秀畢業生評選辦法》等活動的要求,對于作業完成質量高的學生獎勵“勤學好思卡”,并在每月的“紅桂之星”評選中記錄所得的陽光卡的數量。作業整潔,書寫工整,正確率高達99%以上得A+,4個A+換一張“勤學好思卡”;作業整潔,書寫一般,但有條理,正確率高達95%—98%得A,8個A換一張“勤學好思卡”。作業正確率90%—94%得B,不可換陽光卡。錯誤較多得C。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紅桂之星”是每月評選一次的,有的學生為了獲得這個榮譽,選擇期末一次性兌換陽光卡,這樣他就很容易在最后一個月評上“紅桂之星”,影響了評選過程的公平性,所以我就作了調整,只記當月的等級數目,同時適當放寬兌換的條件:3個A+或5個A換一張“勤學好思卡”。也就是說當月得到2個A+或4個A,都不能換取陽光卡,所得到的等級只能作廢,這樣促使他們更為珍惜每次作業得A+或A的機會。
2.提高學生對待錯題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強調:“回答問題出現了錯誤是正常的,只要你認真思考,老師都應該提出表揚。課后作業寫得不正確也是正常的,只要你的態度是認真的,老師也會給你訂正的機會。錯誤不是終點,恰恰相反,是起點,是新起點。”作業批改的過程中要留有余地,寫得好的直接給A+。如果寫得不怎么好,理應得A或B等級的,先寫批改的時間,等他們訂正后再收上來進行二次批改,根據訂正情況再給A+或A。對于作業完成質量低,理應得C或D的,要求將錯題收集到“錯題本”中,重新做題,并寫明錯誤原因。
3.每月進行優秀作業展示。將優秀作業用手機拍下來,制作PPT課件在課堂中展示或用A4紙打印出來展示在教室的優秀作品欄中,并獎勵陽光卡,頒發小獎狀。同時,將優秀作業展示在家校溝通微信群中,促進家長督促自家孩子更加用心地寫作業。
三、改變作業批改的形式提高學生訂正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全批全改作業有利于整體把握各層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能清晰地了解每個學生對待寫作業這件事的態度,側面反映出他們當前的學習態度。但是,將近120本作業的批改量占據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的同時,往往會錯過學生最佳的訂正錯誤的時機,降低了教師與學生的勞動所得。
總而言之,提高作業批改實效,首先應該提高教師對待布置作業這一教學環節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努力學習和積極探索作業布置的方式與方法。其次,改變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寫作業是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與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再次,通過改變作業批改的形式,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地反饋,同時讓學生及時地訂正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訂正錯誤的自主性。最后,提高學生對待錯題的認識。錯誤不是終點,恰恰相反,是起點,是新起點。仔細反思錯誤的原因,認真訂正錯誤,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是精準學習、深度學習和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艷輝.初三畢業班作業批改實效性的策略研究【Z】.羅湖教育科研管理網,第二期“智慧課堂小課題”研究,2016.
【2】林志偉.小學數學作業訂正策略的研究【Z】.羅湖教育科研管理網,第二期“智慧課堂小課題”研究,2016.
【3】宋璨.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新探【J】.教師觀點,2008:63-64.
【4】呂星宇.論傳統作業批改方式的變革【J】.當代教育科學,2007,(18):40-42.
【5】沈軼.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幾種策略【J】.教學探討,2015,(24):11.